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秦王扫六合》李白材料二  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①汉代贾谊评价:“秦王……废王道,立私法,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②李贽评价:“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③唐大宗则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北部边防采取的措施,请简述“秦王扫六合”的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您选择对秦始皇的其中一种评价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 2.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  )
              A.继承了秦国王位
              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C.灭六国统一天下
              D.修建万里长城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诏书:“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国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琅琊台秦始皇纪功碑:“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到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张荫麟《中国史纲》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提出要更“名号”的理由是什么?为此,他确立了哪一新“帝号”?
              (2)材料二中,秦始皇对自己的功绩是如何认识的?你对此如何评价?
            • 4. 下列对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B.唐太宗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开创了“开元盛世”
              C.康熙帝收回台海之后,设置台湾行省、巩固了祖国东南的海疆
              D.三人都是封建帝王,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了重大贡献
            • 5. 下列关于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发展
              ②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的交流
              ③把大篆作为标准字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④派兵攻打越族,延缓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收集天下兵器,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秦始皇销毁铜兵器(  )
              A.为了夸耀武功、粉饰太平
              B.有效地防止了人民的反抗
              C.促进了铁兵器的使用
              D.导致了秦国很快灭亡
            • 7. 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二 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陈登原《国史旧闻》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
              --《汉书•食货志》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材料四 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
              (4)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5)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
            • 8.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詄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中国通史全编》

              材料四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 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士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曾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地方管理上采纳了什么措施?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的?

              (2)材料二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内容。

              (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

              (4)根据材料四,说明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 9.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10.

              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     )

                 ①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货币③统一文字④修筑驰道

              A.①②④
              B.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