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璨若星辰的历史人物中,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唐太宗)《帝范》
              材料二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手骨髓,岂肯为患!“--《贞观政要》
              材料三

              (1)材料一是唐太宗对自己一生“功大于过”的贴切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太宗在制度完善上“济育苍生,其益多”的三个事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了加强对突厥地区管理而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基本特点?
              (3)指出材料三阎立本的名画《步辇图》所描绘的历史情景。从唐太宗时汉藏友好交往的角度,简要说明材料三“拉萨大昭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相关史实。用一句话归纳材料三中“唐蕃会盟碑”的历史地位。
            • 2.

              唐太宗改革府兵制的三项措施:(一)增加军府的数量,且将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设置在关中;(二)兵将分离;(三)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但自备武器、粮食等。这些措施使

              A.兵权集中到皇帝的手中
              B.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C.国家军务负担大大增加
              D.地方割据势力易于形成
            • 3.

              唐“开元”年间,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人民之间的友谊。以上叙述中,错误的是

              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影响
            • 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对待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对匈奴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B.康熙帝平定葛尔丹叛乱、崇尚儒家文化
              C.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初期以反对满清统治为重心,后主张五族共和
              D.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的杰出帝王,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他还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唐太宗时)立律五百条,立刑名二十等,比隋律减大辟九十二条,减流入徒者七十一条,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并据此归纳唐太宗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时法律的修订与隋律相比有何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
            •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康熙帝都是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尤其重视人才的选用,这是他们治国成功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治国家者,以人才为要……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清圣祖圣训》卷23《任官》
              材料二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贞观政要•崇儒学》
              材料三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贞观21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太宗与康熙帝在选人、用人方面的相同观点。
              (2)据材料二、三,归纳唐太宗治国成功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帝王的用人观。
            • 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  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俗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新唐书》
                  材料三: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阼(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述唐太宗对于战争的态度及边疆政策。
              (2)据材料三,归纳唐太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其历史影响。
            • 8.

              对于唐初发生的玄武门之变,史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双方各自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简况如下表。据此判断,玄武门之变导致了

               

              所代表和依靠的社会集团

              李建成和李元吉

              关陇军事集团,主体是北魏以来的军事贵族

              李世民

              山东豪杰集团,主要是北魏下层士兵的后裔,隋末农民战争中崛起的各民族的武装农民等

              A.世家大族势力受到削弱
              B.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丧失
              C.下层民众控制初唐政权
              D.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
            • 9.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
              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 10.

              唐太宗说:“国家纲纪,唯赏与罚”,“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私”。然而,他又认为:“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围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这表明唐太宗

              A.主张把法与德礼结合起来
              B.认为法律不能作为治国长计
              C.认识到仁政与法治不相容
              D.认为长久统治应弃法治行仁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