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秦王扫六合》李白材料二  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①汉代贾谊评价:“秦王……废王道,立私法,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②李贽评价:“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③唐大宗则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北部边防采取的措施,请简述“秦王扫六合”的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您选择对秦始皇的其中一种评价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 2. 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这说明唐太宗注重(  )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 3. 康熙帝亲政后,在养心殿近侧特意选了一个房间,作为学习教室,请讲官讲解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还请西方传教士讲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这说明康熙(  )
              A.学习西方,应对边疆外来威胁
              B.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
              C.顺应时代,萌生师夷长技思想
              D.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
            • 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收集天下兵器,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秦始皇销毁铜兵器(  )
              A.为了夸耀武功、粉饰太平
              B.有效地防止了人民的反抗
              C.促进了铁兵器的使用
              D.导致了秦国很快灭亡
            •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大学士索额图请诛诸臣之建议撤藩者,上不许,惟驰诏止闽、粤两藩勿撤。……削吴三桂官爵,宣示中外,下其子应熊及家属与狱。……察哈尔、科尔沁诸蒙古各请兵马从征讨伐,诏回牧听调。……西藏达赖喇嘛奏言:“三桂若穷蹙请降,可宥其一死;倘竟鸱张,不若裂土罢兵。”
              ──[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
                  材料二    臣源曰:恭读平定三逆方略,而知期战胜与朝庙者数端:一则不蹈汉诛晁错之辙,归咎于首议撤藩之人;二则不重达赖喇嘛裂土罢兵苟且息事之请,力申天讨;三则不宽王贝勒老帅养寇之罪,罚先行于亲贵;四则论录绿旗诸将等,以从古汉人叛乱,至用汉兵剿平,岂有满兵助战?故一时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克让奋于陕……──[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处理三藩之乱问题上,朝野有哪两种意见?康熙帝的主张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取得胜利的原因。
            • 6. 从下面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家天下”的宗法观念消失           
              B.封建土地兼并现象受到遏制
              C.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D.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工具
            • 7. “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这副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是     
              [     ]

              A.战国晚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 8. 康熙皇帝被誉为十七、八世纪欧亚大陆最杰出的三位君主之一,在许多重大事件关头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在一次会议上他说:“撤亦反,不撤亦反,决不可仿效汉景帝诛晁错以平七国之乱的做法”。此后康熙帝断然采取的行动是
              [     ]

              A.平定三藩    
              B.收复台湾    
              C.抗击沙俄    
              D.平定准噶尔
            • 9.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这首咏史诗(  )
              ①总结了秦朝败亡的深刻教训    ②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③反映了墨子的“非攻”主张    ④揭露了秦朝赋税繁重的事实。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0. 下列有关蒙古与清朝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明末清初蒙古三大部归属或称臣于清
              B.乾隆帝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
              C.清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掌管蒙古各部
              D.顺治帝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