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近代史学家夏曾佑说:“智莫大于知。何以能知?据往辜以为推而已矣。故史学者,人所不可无之学也。”他强调的是(  )
              A.历史规律的存在
              B.历史循环论思想
              C.历史进化论思想
              D.历史学的功能
            • 2. 《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
              A.考证历史事实
              B.描述历史现象
              C.分析历史原因
              D.把握历史规律
            • 3. 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表属(  )
              材  料结  论
              火车、汽船;电话、汽车、飞机、远洋轮船;互联网改变时空的科技发明
              A.问题形成
              B.史料搜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 4. 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内容。以下对孙中山的评价中,依据这一史观的一项是(  )
              A.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C.他是中西方文明合璧的产物
              D.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 5. 当代印度著名政治家、哲学家、作家拉贾戈帕拉查理曾经说过:“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在此,他所要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  )
              A.文学价值
              B.艺术价值
              C.史学价值
              D.精神价值
            • 6. 梁启超对“史学革命”所做的贡献,不包括(  )
              A.批判旧史学,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
              B.强调借用西方学说探讨社会进化之理论
              C.提出研究历史要探求历史发展规律
              D.强调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历史
            • 7. 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一史学观反映出的世界历史的特点是(  )
              A.趋同性
              B.全球性
              C.多样性
              D.整体性
            • 8.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B.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中央机构行政效率
              C.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用
              D.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长官都是宰相
            • 9. 评价一个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历史事件是否(  )
              A.具有历史上的知名度
              B.得到人民的拥护
              C.促进历史的进步
              D.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 10. 1841年5月,广东民众在《尽忠报国全粤义民谕英夷檄》中,振振有词地问道:“尔已称厉害,何以不敢在林公任内攻打广东?”材料中广东民众认为只要林则徐没有被道光皇帝罢官,英国绝对无法赢得鸦片战争的胜利。按照现在的史学理论,这种观点属于(  )
              A.唯物史观
              B.英雄史观
              C.文明史观
              D.循环史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