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2. 近年来,出版了大量与蒋介石有关的书籍,如《蒋介石传》、《蒋介石与汪清卫》、《蒋介石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蒋介石日记揭秘》等等,蒋介石的形象也从单一走向多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

              A.学术研究逐渐走向客观
              B.全球史观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国人对曾经的政治领袖好奇
              D.两岸关系缓和、国共两党关系改善
            • 3.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     ]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 4.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     ]

              A. 社会变迁的角度   
              B. 现代化的角度    
              C. 社会思潮的角度   
              D. 社会群体的角度
            • 5.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 6. 将近现代历史看做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     ]

              A.全球史观
              B.革命史观
              C.唯物史观
              D.现代化史观
            • 7. “古代希腊的经济史研究在这100年的争沦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史料的基础扩大了,碑铭、考古与文献等史料,新的理论与方法被综合运用于历史研究之中,不仅工商业的研究继续受到重视,而且农业、土地制度、信用、交通、奴隶制等都得到深入研究,一些老问题被从新的角度加以解释。”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

              A.经济史研究的地位取代政治史
              B.关于古希腊经济争论无休止
              C.学者史观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D.经济史研究方法和领域拓宽
            • 8. 修史是中国历朝之传统。有史家“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但如果按照梁启超新史学标准衡量,则与之不符。主要表现在
              [     ]

              A.体例不符
              B.目的不符
              C.方法不符
              D.影响不符
            • 9. “效果历史”的提出者、德国当代哲学家伽达默尔说:“在构成我们的存在的过程中,偏见的作用要比判断的作用大,我要为积极的偏见恢复合法地位。偏见并非必然是不正确的或错误的,并非不可避免的歪曲真理,事实上,它为我们整个经验的能力构造了最初的方向性。”对伽达默尔这段话的理解,比较恰当的是
              [     ]

              A.在认识历史事件时,我们应尽力避免偏见,追求真实的历史
              B.偏见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我们认识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C.历史不仅仅是认识过去,更是理解现在和未来
              D.判断也是偏见的重耍组成部分
            • 10. 《三国演义》开篇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观点主要表明了作者
              [     ]

              A.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立场
              B.只看到了表象,犯了历史循环论的错误
              C.想表达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观点
              D.揭示了封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