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在农村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产生这种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在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所说的现象?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内在联系?
                                                                                                                                                                              
            • 2. 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 3. 中新网2010年7月22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201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这一指示精神一致的中国古代思想是

              [     ]


              A.“礼之用,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D.“养心莫于寡欲”
            • 4. 《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
            • 5.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     ]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化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 6.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二、“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册,生者著,死者削。”   
              材料三、每丁年纳粟二石;输绢(或绫、絁)二丈、绵三两,若输布则二丈五尺,麻三斤;每年服徭役二十日;不应役者,则按每日三尺绢折纳。
              (1)材料一、二、三各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反映的制度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最后被废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主要途径是
              [     ]

              A、水利工程的兴建
              B、各诸侯国实行变法运动
              C、私田的大量出现
              D、铁犁牛耕的逐步使用
            • 8.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一材料反映了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③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④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9. 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这四项可能真实的是
              ①他在公元前350年发生的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
              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
              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0.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下列各项中与此思想关联密切的是
              [     ]

              A.秦国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汉初休养生息
              C.唐初赋役制度改革
              D.宋朝奉行“不抑兼并”政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