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隋唐时期,小农家庭习惯组成三代小家庭,“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据此,材料体现的主要信息是(  )
              A.受宗法制影响,体现长幼有序
              B.体现了家族之间的亲疏有别
              C.乡村生活以家族式村落为主
              D.政府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 2. 下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曾存在过的两种经济形态,它们的不同点体现在 
              ①土地所有制形式②劳动生产方式③产品分配方式④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  男耕女织

              人民公社——吃饭不要钱  努力搞生产

              [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3. 自古以来,中西方文明就经历了不同的兴衰轮替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本身具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帝国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种内聚性。……中国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现象,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层面分析中国早期文明的“内敛性”强的原因?
                                                                                                                                              
              材料二 从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 
               ——《英国哲学家和法国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的“三大革命”的表现各举两例,西方霸权的确立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看看中国人是怎样慢慢地试图在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文明为什么会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是如何在这三个领域内仿效西方的?结合其最终结局谈一下你的认识。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的景象:“徐州吉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     ]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呈杈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 6. 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时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人口过剩产生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 7.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上述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
              [     ]

              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
            • 8. 《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     ]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
              B.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C.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D.农民的要求极低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得)。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材料三 在长沙县北山镇,刚挂牌成立的圣毅园农庄,租下1万亩稻田,连租17年。4个村的农民把土地经营权交给农庄,农庄按每亩一年325公斤稻谷的标准支付租金给农民。粮价涨,租金也涨,确保口粮不愁。有的农民还可以到农庄打工,获得一份工资收入。目前,出租土地的农民已从圣毅园领到头年650万元的租金。
              ——《潇湘晨报》2009年4月5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当前党和政府对农业的什么政策?你对该政策的实施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