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讼师,指古代中国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者.唐宋时期,讼师得以大发展.《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古代中国讼师的出现是现代律师制度的雏形
              B.唐宋时期讼师的大发展源于商品经济的发达
              C.讼师秉承外儒内法精神与当时主流思想相背
              D.讼师往往会误导衙门公正断案,常常被处罚
            • 2. 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当时(  )
              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
              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
              C.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
              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3. 材料一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材料二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荆(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材料三  近代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断演变。在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并说明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
              (2)19世纪下半叶,英镑之所以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有利条件是什么?
            • 4.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B.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
              C.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D.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
            • 5.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唐代印刷活动主要用于印刷佛经、教材等书籍。《金刚经》由7张麻纸连成,印有楷体经文,图文精美。造纸中心成都、江浙一带成为印刷业较为发达地区。唐代后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据日本九世纪末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所存汉文图书多达一万六千余卷。
              --摘编自白寿彝 主编《中国通史》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唐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概述唐代图书传播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1773年,乾隆帝下诏设馆纂修《四库全书》,历时17年,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摘编自 王家范等 编著《大学中国史》等1751-1772年狄德罗主持出版了《百科全书》二十八卷,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罗芃等 著《法国文化史》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点。
              材料三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
              科学
              自然
              科学
              历史
              地理
              社会
              科学
              哲学
              艺术
              英美日本
              1850-189940%30%10%8%3.5%85%15%567种
              1902-190410.5%21%24%25.5%11.3%16.8%62.2%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 6.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帝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驻军对周边的胡人严加防范或在其可能威胁到帝国安危之前就予以消灭,而在帝国内部腹地,则是另外一番山水田园男耕女织的惬意生活。此时生活在江南扬州城郊的农夫,他遇到的情况最可能是(  )
              A.闲暇时与妻一起用花楼机纺棉,预制过冬棉衣
              B.秋后往集市贩卖新米,换得银两后往柜坊兑换飞钱耕牛
              C.趁冬日水浅维修筒车,以备来年春耕取水
              D.耕织富裕之余为家中添购瓷器,竞无意购得一件粉彩花瓶
            • 7.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大众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其中大的可容数千人。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儡、般杂剧、小说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明神宗实录》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 8. 海洋既是古代文明交流的障碍,又是近现代文明交融的媒介。
              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忙。宋代积贫积弱,无法经营陆上丝绸之路,“南渡以后,国土日蹙,一切依办海舶”。
              据统计,当时一艘海船可载货六七十万斤,相当于2000头骆驼的运输量。
              (1)根据材料,指出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近代以来,海洋成为财富的象征,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学者认为,荷兰在17世纪确立海上霸权的经验是:“贸易产生财富;如果政府能够掌握财富,财富就能转化为舰队和军队;如果装备精良、号令严明,舰队和军队就能增强国力。”
              (2)结合所学,分析有利于荷兰确立海上霸权的因素。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均开始筹划海防。李鸿章认为:“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认为,兴办海军“用以压制强敌,扩大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之影响,耀皇威于四海,这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国务”;一旦战争爆发,海军将以“歼灭敌舰队,控制敌海面”为首要作战任务。
              (3)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关于海防的观点;结合所学,分别说明近代中日两国筹划海防的背景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20世纪初,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
              (4)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史实,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现。
            • 9. 在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又与城市的繁荣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密方”的存在。这种传习,主要由手工业市场的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手工业成品也往往因此而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这种世代传习显然是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
              一一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 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原是一个“市厘肆,埒于二柬,人杂五方”的大都会,唐代成为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县。正如诗人所说:“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昔时地险,实为建业主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小邑。”连一个州的治所也不是。全国的统一,使金陵失去了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枢纽作用,运河的开通,使金陵失去咽喉近代带的地理位置,缺乏经济依托的金陵地位一落千丈。而扬、润、苏、常、杭等州由于本身经济的发展和运河流经其地而成为重要的都会。
              一一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材料三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太祖)敕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劳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偿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出现的手工业世代传习的原因?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金陵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 10.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迄今为止,现代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三次大转变。按照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市定的研究,中国的“唐宋之变”,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转型分别为西方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胡鞍钢 王绍光 周建明 韩毓海合著,韩毓海执笔《人间正道》材料二  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
              --穆晓军著《财经简史--人类财经文明的演进和经验》材料三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汴京和临安。宋朝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有6个,宋朝10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10几个增加到46个。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业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自《渴望生活在宋朝》(1)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现代”大转型。
              (2)用史实分析15至18世纪促使西方崛起的原因。
              (3)社会主义的兴起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概括指出其在20世纪的俄国和中国的实践结果。
              (4)宫崎市定受到哪些史学范式(史观)的影响?并简要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