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范蠡曾是吴越争霸时期越国的谋臣,后来弃官经商,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仗义疏财,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人的楷模。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
              D.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 2.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①货币经济繁荣 ②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农副产品尚未进入市场 ④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等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3.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图一:《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             图二: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材料三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五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分)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2分)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6分)

               

            • 4.

              下表是全汉昇、包伟民统计的《北宋赋税结构表》(单位:万贯。征榷,是指国家专卖收入)。对此表解读错误的是

              时间

              租税(正赋)收入

              征榷收入

              商税收入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997年)

              2408.1

              1167.7

              400

              61:39

              天禧末(1021年)

              2641.2

              2670.0

              1204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4248.4

              868.8

              28:72

               

              A.农业税比例逐年下降,说明北宋政府降低农民赋税
              B.非农业税比例上升,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了商业的发展
              C.征榷收入增长,表明北宋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力度
              D.北宋赋税结构的变化,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 5.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说明(   )

              A.西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已采用雇佣劳动生产
            • 6.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广袤的黄河流域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曾经是唐代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所在,但南宋以后却让位于江南。经济重心的转变曾经引起了中国文明的巨大变化!请根据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1)历史上在西汉后江南地区有三次开发,请说出三次开发的分别是哪三次? (3分)

              (2)根据所学,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试就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 7.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根据这则材料,可以判断明清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人地位提高,“士首商末”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 8.

              (18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反映了时代的脉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1)依据材料一,概括盛唐时期的商业状况。(4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和原因。(6分)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 9.

               《都城纪胜》记载:“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梦梁录》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    )

                  A.秦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长安“万年(县)领(朱雀门)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长安(县)领(朱雀门)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长安志》卷7)。“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会要》)。唐政府对于法定设置的市,分设市令负责管理。例如“京都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丞为之贰”(《唐六典》)。

              材料二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燕翼诒谋录》

              材料三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处。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听闻。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有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瓦肆(娱乐场所)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王晏出至草市,马惊走,鼓步从车而归。

              (雍州刺史张欣泰发动叛乱,鄱阳王萧宝夤狼狈逃亡三日)戎装诣草市尉,尉驰以启帝。

                                                             ——《南齐书》卷19《五行志》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唐朝的“东市”和“西市”是什么场所?概括唐代“市”的基本情况。

              (4分)

               

               

               

               

               

               

              (2)  据材料二、三,与唐朝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3)据材料四,何谓“草市”?最早出现于何时? “草市”与“市”有何区别?(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