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更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中期起,社会各阶层的表、食、住、行,纷纷突破明初礼制的等级界限,出现违禁犯分的现象,并由俭朴走向奢靡,呈现商业化和世俗化的趋势,而到了明代晚期。这种趋势越演越烈。
              从明中叶以后,私家园林开始大规模兴建,形成我国私家园林的全盛时期。在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江南的某些目林,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种植经济作物,甚至养鸡鸭鹅,蓄鱼数万头,有的产品还投放市场。“又从海外的红薯异种,每一本可植二三亩,每亩可得薯一二车,以代粒,足果百人腹”。
              ——摘编自《明代晚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消费》
              材料二 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遭而适人之遭,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秕康。
              ——李贽《焚书》
              材料三 佛罗伦萨上层社套人士的生活和花园是密切相关的……鲍维尔曾经这样评价花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说任何一个给人们带来美好感觉的花圈都像是一座造物主赐给人类的避难所,在这里人们可以体会到爱的伟大和深邃。
              1527年,威尼斯的一位外交宫曾经这样评价“建造这些花园尽管需要巨额的开销,但是他们所营造的景致却是超乎任何人的想象力……”在当时,几乎每个中产阶级家庭都以拥有自家的花园为荣。
              ——梁静《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花园与人们的生活》
              (1)概括材料一的经济现象。(6分)
              (2)指出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3)同时期的欧洲,和材料二相似的思想也已发展为一股强大的潮流。结合材料三,对这一欧洲思想潮流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评价。(4分)
            • 2.
              北宋东京“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 3.
              《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B.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C.生产领域出现私人作坊D.出现东市、西市商业区
            • 4.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棟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商品交易打破了时空限制B.定期的集市开始在乡村出现
              C.商品来自远距离的长途販卖D.交易的商品以服务农耕为主
            • 5.
              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廷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这一政策
              A.折射出宋朝开放的时代特色B.说明了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C.证明了宋代市坊仍旧分区D.承认了“侵街”的合法性
            • 6.
              右图中的长安、洛阳、扬州、广州、泉州、明州、登州是唐代著名的大城市。由此可以获取的最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经济中心不再是政治中心
              B.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C.扬州和广州为超越两都的政治经济中心
              D.开放的对外政策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 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选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材料二: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选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等。
              ——选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四: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选择其中的一种经营现象结合明清社会背景加以评析。(12分)
            • 8.
              (13分)美国历史学家墨菲认为,宋朝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
              命”。……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其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商业革命”出现的主要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突破的表现。并分别概括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意义。(6分)
              (3)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三,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新特点。(4分)
            • 9.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A.人们生活习俗改变 B.城市商业功能显著增强
              C.官府鼓励人们经商D.人们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 10.
              (26分)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唐代印刷活动主要用于印刷佛经、教材等书籍。《金刚经》由7张麻纸连成,印有楷体经文,图文精美。造纸中心成都、江浙一带成为印刷业较为发达地区。唐代后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据日本九世纪末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所存汉文图书多达一万六千余卷。
              ——摘编自白寿彝 主编《中国通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唐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概述唐代图书传播的积极影响。(10分)
              材料二  1773年,乾隆帝下诏设馆纂修《四库全书》,历时17年,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摘编自 王家范等 编著《大学中国史》等
              1751—1772年狄德罗主持出版了《百科全书》二十八卷,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罗芃等 著《法国文化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点。(8分)
              材料三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
              科学
              自然
              科学
              历史
              地理
              社会
              科学
              哲学
              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种
              1902—1904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