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据考古报道:最近在山西芮城的一座遗址中发现了一个陶罐,里面装有战国时期几乎每个国家的金属货币。这一发现表明:
              ①商品与财富在不同区域间广泛流通
              ②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
              ③山西是当时各国货币的主要制造地
              ④晋国是天下最富庶的地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 2.
              有学者认为所谓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工商文明”战胜或者说取代以传统农牧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存于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的工商业文明的内涵。(3分)
            • 3.
              在2007年央视的开篇大剧《贞观长歌》选取了唐初贞观年间的历史画面,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
              B.邻居的一个远房亲戚在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担任长官
              C.在私家店铺中边喝酒边呤咏白居易的《琵琶行》
              D.去东市和西市逛街时碰到了波斯、大食的商人
            • 4.
              (12分)扬州有过辉煌的历史,也反映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王濞者,(汉)高帝(刘邦)兄刘仲(名喜)之子也。”受封为吴王,定国都于广陵(江苏省扬州市)“王三郡五十三城”“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景观盛极一时。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二 
              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
              漕运
              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
              盐运
              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
              金融
              大量盐商聚集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
              文娱
              隋唐以来娱乐业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明清时期书画家从业者以清代中期扬州八怪最富盛名,是“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
              手工业
              以印刷、漆器制造等为代表。
               
              材料三 扬州地理位置靠近上海,曾有“小小上海赛扬州”之说,直至1908年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修通后,扬州逐步沦为地区性城市。   
              ——卞狄仁《扬州简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出吴王刘濞时期扬州地区“盛极一时”的表现。(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扬州繁荣的相关因素。(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时期,上海超越扬州的原因。(4分)
            • 5.
              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A.城市B.都市C.草市D.夜市
            • 6.
              “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市舶贸易B.民间贸易C.互市贸易D.朝贡贸易
            • 7.
              (13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 8.
              (26分)近代化因素的成长需要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1)材料一中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来说明该观点(6分)。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2分)
              材料二 在十六、十七世纪,西方国家已经崛起了……这一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英国已经经历了几代霸权的嬗递,这背后的推手是什么呢?一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也就是我们政治上所说的封建国家的解体,或者说封建制的解体,以及商业革命——商业革命使欧洲商路畅通,也直接打通了世界商路,商业制度本身的行会制度也日渐没落。二是手工业的革命,西方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之前,首先经历了一场手工业的革命——能够制造出蒸汽机来,就说明这些国家的手工业工艺已经相当精湛。
              ——《重说中国近代史》张鸣
              (2)根据材料概括西方崛起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崛起对全球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9分)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展“王朝中兴”的部分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简要评述清政府开展的“王朝中兴”措施。(9分)
            • 9.
              某电视台策划拍摄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片,反映公元七世纪时中国商人的生存状况。不少热心人士纷纷献计献策,贡献不少情节构想。下列情节最符合史实的是
              A.湖南商人刘梦溪在广东十三洋行经营土货、收购烟草
              B.山西商人齐之姜自幼追随同乡组成的商帮跑买卖
              C.湖北商人何维君来到长安,在最繁华的住宅区开了家当铺
              D.四川商人翁旖旎在广州收购阿拉伯胡商带来的奇珍异宝
            • 10.
              下列情况在西周时期尚未出现的是
              A.已有铁器B.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D.能生产斜纹提花织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