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庆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C.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D.南方人口密度大于北方
            • 2.
              日本某古寺留存有一份珍贵文件记载:“癸丑,春三月,明州(今宁波)来船两艘,其中,祥兴号满载丝绸、陶瓷,另附铜钱七万,《史记》、《汉书》、《三国志》各十部;《四书集注》百部;佛教经典数百部。”这一份文件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
            • 3.
              (13分)习俗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沿袭下来的各种习惯的总和,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生活习俗,它们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东京梦华录》记载:“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中国史·博学人》
              材料二 在整个19世纪,英国男子衣橱中必备的衣着,一般是一套白天礼服、一套晚礼服、一件海军蓝的上衣和三四条灰色裤子。礼服是不经常穿的,常穿的是海军蓝上衣和灰裤。……在政府或企业上班的职员,一般都穿一身“公务套服”,以灰暗的颜色为主,白衬衣,打领带,所以这些人又被称为“白领阶层”。与此相反,工厂工人上班时,多穿蓝色工作服,被称为“蓝领阶层”。在英国,大致可凭人们的服装看出其所属的社会阶层。
              ——《世界全史百卷本》
              材料三 “(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英)呤唎《太平天国亲历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都城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英国男子日常着装有何特点?(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习俗变化的认识?(2分)
            • 4.
              中国古代货币史研究者认为:唐初“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为以后历代铸币提供了范式。这一范式的含义是   (   )
              A.以铜为主要材料B.不再标明重量
              C.采用圆形方孔形状D.以皇帝年号命名
            • 5.
              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生活于
              A.汉朝B.唐朝
              C.宋元D.明清
            • 6.
              有人说“《清明上河图》(如下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原因是
              A.可以了解唐朝的城市面貌B.可以了解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C.可以了解元朝市民的生活状况D.可以了解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
            • 7.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工商业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
              ①纺织业手工工场的出现 ②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③制瓷业中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④政府垄断盐、茶等商品的经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 8.
              综观古代都城演变,宋都东京与唐都长安相比,在城市格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①市民文化的逐渐兴起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
              ④学术思想的交流传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 9.
              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 10.
              历史图片承载着丰富的信息,请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唐朝手工业分布图和繁华的大都会       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图
              小题1:下列关于唐朝和明朝工商业发展的共同点,表述错误的是
              A.均以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下游为中心
              B.发展趋势从总体上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均为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奠定基础
              D.工商业中心众多且大多都是毗邻江河水道
              小题2:图为宋代纸币铜版拓片。宋真宗时,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甲图),中国纸币由此始。绍兴三十年(1160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乙图)。上述材料表明

              ①宋代商业发达                     ②纸币的印制权经历了从民间到官府的过程 
              ③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通用货币 ④宋代雕版印刷术达到较高水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