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 2. “今夷人慕义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段材料叙述了朝贡贸易的特点是

              [     ]


              A.薄来厚往
              B.有限制的贸易
              C.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D.官方控制的垄断贸易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一份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运湖丝并绸缎等货,自二十余万至三十二三万斤不等。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至少之年,亦买价至(白银)三十余万两之多。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根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     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 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     ]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①④
            • 5. 据《简明广东史》记载,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元,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35.7%。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B.自然经济的抵制
              C.广州贸易地位的减弱
              D.长期战乱的影响
            • 6. 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进行以“国家政治特点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的国际贸易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