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雍正)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政府何时改变了这一经济政策?对我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3. 明朝的商人可以捐官,其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反映了
            [     ]

            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政府放松了思想文化的控制    
            D、科举考试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 4.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弦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5. 宋代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之一,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下列表述不符合宋代的是
            [     ]

            A、草市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B、海外贸易融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D、庙会集市商贾云集,百货杂陈
          • 6. 明清时期,“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当时
            [     ]

            A.商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C.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D.全国形成了统一的交易市场
          • 7. 《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 。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     ]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 8. 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9. 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     ]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形成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的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3)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图一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二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

            图三 天津滨海新区外滩

            (5)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时期我国在经济领域的重大举措及主要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