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人的重要来源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 2. 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该碑刻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①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劳资斗争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     ]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 3.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北方经济总量远远落后于南方
              C.山东逐渐成为北方经济重心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 4. 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
              ①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的商品货币化②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的生产方式
              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④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性质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 5. 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封建城市的繁荣水平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西欧,但在近代这种优势逐渐丧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与之相比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整个西欧地区,只有巴黎、科隆和伦敦三座人口超过5万的大城市。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乃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耕文明发达的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一枝独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2)“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请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汉口开埠以后,江汉关以下地段开辟了租界区。外国人在汉口有自己的码头货栈,兴建了工厂公司,开办了航运业。汉口的商业中心,从沿河一带向沿江一带转移。汉正街的繁华盛景,逐渐被六渡桥、江汉路以及租界滨江商业区所取代。汉口人的日常用语中,除了洋船之外,多了洋火、洋油、洋蜡、洋布、洋铁、洋油灯等一系列洋字号的名词。在洋街的影响下,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脚步缓慢地移动了。1871年冬,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招商局。1889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加速了汉口前进的步伐。
              (3)以材料三的汉口为例,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城市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世纪中期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中国1990年和2000年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分析图


              (4)根据材料四,分别指出我国近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变化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     ]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
            • 7.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8. 现存于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的是
              ①封建统治者压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苏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官营手工业中的劳资矛盾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展开斗争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④
            • 9. 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     ]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图(a)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图(b)北宋东京城的布局


              图(c)《清明上河图》中的街市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2)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政府为什么拒绝马嘎尔尼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马嘎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