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清代山东植棉进一步发展,植棉州县增至90余个,达州县总数的87%。……酿酒制曲主要分布于平原粮产区,而榨油业则以山东半岛和鲁中山区较盛。……从乾隆年间开始,淄川县出现小机户,栗家庄树荆堂恒盛机房的创始人毕丰涟以一张织机起家,道光时发展为织机20余架。……清代潍县商人足迹更是南达江淮,北至盛京、吉林。苏州的东齐会馆就是潍商与胶州商人共同创建的。
              ——摘自许檀《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共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烟台的主要进口商品。
              ——《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烟台进出口贸易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依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了‘微澜’”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材料一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频繁来上海的外国商船  

              材料三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经济现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封建城市的繁荣水平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西欧,但在近代这种优势逐渐丧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与之相比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整个西欧地区,只有巴黎、科隆和伦敦三座人口超过5万的大城市。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乃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耕文明发达的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一枝独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2)“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请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汉口开埠以后,江汉关以下地段开辟了租界区。外国人在汉口有自己的码头货栈,兴建了工厂公司,开办了航运业。汉口的商业中心,从沿河一带向沿江一带转移。汉正街的繁华盛景,逐渐被六渡桥、江汉路以及租界滨江商业区所取代。汉口人的日常用语中,除了洋船之外,多了洋火、洋油、洋蜡、洋布、洋铁、洋油灯等一系列洋字号的名词。在洋街的影响下,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脚步缓慢地移动了。1871年冬,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招商局。1889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加速了汉口前进的步伐。
              (3)以材料三的汉口为例,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城市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世纪中期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中国1990年和2000年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分析图


              (4)根据材料四,分别指出我国近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变化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图(a)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图(b)北宋东京城的布局


              图(c)《清明上河图》中的街市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2)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政府为什么拒绝马嘎尔尼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马嘎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材料二 美国《纽约时报》一记者在1871年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荣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材料,提取广州在社会生活方面近代化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三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制约这一时期我国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中期,英国从北美进口棉花和向东方国家出口大量纺织品分别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怎样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的英国工业革命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根据洋务运动的失败结果,指出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工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明清是民间手工业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清代正式废除匠籍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业市镇44个。
            ——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1)概述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的显著变化及对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作贾(传统的商业)。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这种经济形态,在18世纪中叶成熟。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2)指出材料所说“经济形态”成熟的社会条件并比较它与“作坊工业”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大战时期和战后几年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主要是轻工业。纺织工业,从1896年至1913年,中国的华资纺织工厂仅有16家,而1914年至1922年,民族资本所创建的纱厂达49家。面粉工业在大战期间建立的约有100家,中国由面粉输入国一跃成为面粉输出国,1915年至1921年,中国面粉平均每年出超百余万担。其他像火柴业、水泥业等也都有些发展。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3)依据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