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唐朝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     ]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 2.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演进过程,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人类文明的显著变化发生在16世纪以后,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条款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推动“生机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着过去”到“开眼看世界”。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或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的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今天我现了什么新趋势?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西汉时期发明的具有翻土、灭茬、开沟、起垄功能的工具是  
              [     ]

              A、铁耙
                           
              B、铁镰   
                          
              C、铁锄  
                          
              D、犁壁
            • 4. 魏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在《马(钧)先生传》中记载,“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      ,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材料中横线处的灌溉工具是 
              [     ]

              A.筒车           
              B.风力水车       
              C.水排            
              D.翻车
            • 5. 农业科技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农具、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等,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下面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战国时期修建的郑国渠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B.马钧改进的翻车推动了农业灌溉事业的发展
              C.筒车和曲辕犁都是水田耕作工具
              D.沈括的《十二气历》以正月为岁首,有利于农事安排
            • 6.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     ]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 7. 下列对夏、商、西周的几则记载的说明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夏朝制定了刑法
            B.“尽力乎沟洫”——农田水利发展
            C.“折金于山川”——西周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D.“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商代城市和商业繁荣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其影响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xié)田”。“”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出现②生产工具有少量铜器③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耕种者多为奴隶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0. 司马迁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寻访过很多古迹。他能见到的有
            [     ]

            A、山西的云冈石窟   
            B、四川的都江堰   
            C、内蒙古的昭君墓
            D、河南的白马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