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孔庙,福田参观孔庙的一个重头戏是观看祭孔大典中的乐舞表演。此次迎接福田的祭孔乐舞八佾舞是祭孔乐舞的最高规格。当年季氏大夫擅用“八佾舞”,孔子曾怒曰“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发怒是因为季氏大夫的行为违反了(   )
              A.礼
              B.仁
              C.中庸
              D.三纲五常
            • 2. 古代某学者对孔子思想做过这样评价:“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该学者的观点是(   )
              A.孔子思想微不足道不可轻信
              B.孔子思想是真理但应适时变易
              C.不应该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D.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 3. 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的中庸。”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不恰当的选项是
              A.材料体现的都是一种中庸思想
              B.两人都反对过和不及,认为要恰到好处
              C.孔子主张两者兼备,亚里士多德反对两端而取中间
              D.两者的中庸思想完全一致
            • 4. 以下两幅图分别是明朝人绘制的孔子讲学图与拉斐尔于1509——1510年绘制的亚里士多德讲学图。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孔子强调“礼”,亚里斯多德主张和谐
              B.孔子强调专制,亚里斯多德主张民主
              C.孔子讲学强调灌输,亚里斯多德主张双向交流
              D.明代注重等级礼仪,文艺复兴看重自由平等
            • 5.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这里反映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是
              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创建优美的社会环境
              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
            • 6. 春秋时代社会动荡,名分紊乱。孔子认为纠正这一社会时弊的途径是(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
              D.“法不阿贵”
            • 7. 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 8. 在孔子的时代,社会上的主要文化典籍是“六经”;但后来人们习惯上只是说“五经”。后者不包括前者中的(     )
              A.《诗》
              B.《易》
              C.《春秋》
              D.《乐》
            • 9. 孔子认为,要使社会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必须(     )
              A.用“礼”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
              B.关心和爱护老百姓的生活
              C.用“仁”的思想来缓和社会矛盾
              D.把“亲亲”的爱升华为人间普遍的爱
            • 10. 都主张“中庸”之道的思想家有
              ①苏格拉底  ②孔子  ③柏拉图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