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印刷术使快速、便宜且大量地生产文本成为可能。到11世纪,印制的佛经和偏学经典、官府文告、日历、农书以及大众书籍在社会上大量出现。这说明(  )
              A.技术进步助推文化呈繁荣景象
              B.宋代科技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技术进步强化了社会政治秩序
              D.印刷术发展促进了宋代社会转型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光启……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爽、水利诸书。授简讨。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盖欲身试屯田法,因就间疆理数万亩。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以闻,本此。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方、坐论,无问寝食。尝日:“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遂于治历、明农、盐屯、火政、漕河等,威所究治。先是,二年五月日蚀,钦天监推算刻数不合。光启受命监修历事,与西洋龙华民、汤若望等精心测验,上《历书》前后共三十一卷。大约按地南北,差其后先,以交食不误为准。所为农书,计十二目,而终以荒政。其议屯田,以垦荒为第一义,立虚、实二法招徕之。“盖棺之日,囊无余赀”
                  材料二:(徐光启)杰出的近代科学先驱者。--竺可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徐光启处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他的科学研究最突出的是哪两方面?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竺可桢观点的认识。
            • 3. 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结论
              A西汉发明造纸术西汉以后竹木简就不再使用
              B火药于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加速了资本主
              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进程
              C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D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A.A
              B.B
              C.C
              D.D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代表人物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看法,结合知识,就其中一种看法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前两个时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 5. 世界上第一个计时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1656年,兰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钟表制造业在欧洲发展起来。计时器在中外历经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
              A.技术水平有高低
              B.科学家有无创新能力
              C.是否有政府支持
              D.是否出自社会需要
            • 6. 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 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
              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 7.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1266拄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拄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1279链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
                1281焦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1582焦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结论,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
              A.重视实践和实用
              B.成就领先于西方
              C.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D.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 8.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不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A.
              B.
              C.
              D.
            • 9.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 10. 如图仪器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叫做“赤道环”;另一个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有窥管,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的位置值。该仪器的发明者是(  )
              A.张衡
              B.沈括
              C.郭守敬
              D.僧一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