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西文化的一个根本差异是中国人对实际活动的兴趣远在其对于纯粹活动的兴趣之上。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和我国的《大学》《中庸》 来比,是极饶兴趣的事。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真理的观玩;至善的生活,是无所为而为地观玩真理的生活。《大学》所谓止于至善,则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差别还不够明显么?
              --摘编自张荫麟《论中西文化的差异》材料二  怪不得威特福格尔说:“在现在的日益走向解体过程中的中国,上层阶级和最高官厅也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并加以奖励。 但他们所怀抱的意义, 和西洋完全不同,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谁也不能否认。”据容闳所著《西学东渐记》载:“谓同治六年,曾文正公方初定捻军回到上海,去就南京两江总督任,极注意于其亲自手创之江南制造厂,文正见之,大为欢喜。”容闳因劝其设立兵工学校,以期中国将来不必需用外国机器及外国工程师,大为文正所赞许。
              --摘编自威特福格尔《东方专制主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二者对近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
            • 2. 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 3. 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指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
              A.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
              D.统治者重视科技
            • 4. 就我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关。材料表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的特点是(  )
              A.寻求物理规律
              B.重视实用性
              C.是经验的总结
              D.领先于世界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指南针已开始应用于航海,火药已应用于火器制造,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宋仁宗时,毕升进一步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制活字,排版印刷。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与东汉时发明的造纸术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宋朝时期,苏颂等人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数书九章》提出了“大衍求一术”、“正负开方术”等新的算式,《农书》总结了两浙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营造法式》阐述了一系列建筑理论,这些成就都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都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是对我国传统科技知识的集大成。但它们也预示了传统科技体系的终结。明代的中央集权统治达到了极点,思想专制严重地束缚了理论科学的发展。明朝恪守旧历,而且严禁民间研究天文,结果导致天文学发展陷于停滞状态;理论数学也随天文学的停滞而不再有重大发展。连宋元时期已取得的杰出成就都未能继承下来。当中国的传统文明还在传统的老路上徘徊不前的时候,西方的近代文明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却在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伴随着早期的殖民活动,传教士们展开了世界范围的广泛活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1582年来到中国,他是进入中国较早的传教士之一。传教士们开始将天文历法、数学、地学和地图学、解剖学、医药学等西方的科技知识传入中国。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明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西科技发展的不同趋势及其原因。
            • 7. 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材料表明中国传统科技的突出特点是(  )
              A.重人伦,轻自然
              B.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
              C.重视科学实验
              D.注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索
            • 8.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
              类别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数2225259257789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
            • 9. 2015年12月7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诺贝尔医学奖颁奖典礼上谈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她的启发。该书主要记述各种急性病症的简便治疗方法,并略记了病因、症状。下列对此书的评述,正确的是(  )
              A.该书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重经验和实用的特点
              B.该书反映了当时“西学东渐”的文化潮流
              C.该书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D.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 10. 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