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假若除安拉外天地闻还另有主宰,那么天地早已毁灭……除我之外不再有主宰,因此你们应该对我崇奉致礼。”                              一一《古兰经·先知们》
              材料反映的是伊斯兰教哪一大信仰?
              A.信安拉
              B.信天使
              C.信经典
              D.信先知
            • 2. 【题文】“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元代“海漕之富”的是
              A.汪大渊随商船出海旅行
              B.置中书省统辖全国政务
              C.马可·波罗赞大都繁华
              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 3. 【题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 4.
              【题文】我国古代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现在的农历仍沿用此法。按照此纪年方法,2009年我国是农历己丑年,那么第30届伦敦奥运会召开时是农历的(  )
              A.丙戌年          B辛丑年         C壬辰年          D甲午年
            • 5.
              【题文】(6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成帝建始元年……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汉书·五行志》
              从现有的资料看,西汉400年间,沙尘暴的记录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据正史的明确记载,两晋155年间,“黄雾四塞”一类异常天气的记载就有8次之多,平均19.37年一次。……唐代289年间,沙尘暴共25次,平均11.56年一次。
              ——王子今《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

               

              图中的箭头和弧形虚线表示农耕活动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地图摘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1)依据材料一图文资料,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沙尘暴发生的趋势以及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7分)

              河西走廊在绿洲历史时期水草丰美,是来往于中原和西域之间的交通要道。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在这个地区进行屯垦,政府为保护道路畅通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唐代在此地置凉州(武威)、甘州(张掖)、瓜州(安西东南)、沙州(敦煌)。故《资治通鉴》称这里是“闾阎(民居)相望,桑麻翳野。”但唐宋以后,由于滥伐山林和战争摧残,植被受到极大破坏。元明清时期,大量人口在此地垦殖,再加上干旱少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风沙横行,许多绿洲最终成为沙地。随着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恶化,它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图文资料,分析河西走廊在唐宋前后历史地位的变化及原因。(9分)举例说明该地区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4分)
            • 6.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赦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后来的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如何评价?
              (3)材料三中的观点是谁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
            • 7.
              【题文】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秦朝却“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而促(短促)。
              ——柳宗元《封建论》中引述的观点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综合所学知识,回答:
              (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 8.
              【题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历代中央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都作了不懈努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史实。
              (2)举例说明秦、隋、元结束分裂实现大统一后,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开创性政治举措。
              (3)分析元明清三朝历经六百多年统一局面的历史必然原因。这时期出现哪些威胁这种局面的问题?各举一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 9.
              【题文】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人说“春秋无义战”,有的人引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争霸的史实,评述以上观点。
            • 10. 【题文】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全党认识到“当时进入的只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间历时_____。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