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材料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材料四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日电《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位作者所属的诗词流派。 (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 (2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

               

            • 2.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 3. 文学艺术是时代生活的“写照”。
                  宋代占主流地位的依旧是雅文学,即士大夫文学。不过,俗文学的存在也是不可轻视的。俗文学的代表是话本小说。那时,俗文学从原来的反映乡村生活为主转向市镇,其内容有灵怪神话、江湖豪侠、名人轶事,也有市民生活、男女相悦等“为市井细民写心”之作。
              (1)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宋代俗文学的特点,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在14~16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宗教音乐占重要地位,世俗音乐则逐渐流行。当时,音乐家常常用音乐手法描绘生活中的情景,多声部的歌谣逐渐成长,旋律越来越富于个性。意大利的“牧歌”是其中的代表,歌词常选用但丁和彼特拉克等人的诗作,描绘少年与牧女的爱情,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时,在市民的家庭中和朋友的聚会中常常有音乐活动,他们将音乐当作一种高雅的消遣形式。
              (2)结合所学,指出14~16世纪欧洲世俗音乐的实质,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17世纪以来,欧洲画师以来华传教士的记载为素材,绘制了不少有关中国的图画。其内容包括宫殿、桥梁、民居、生产工具、乐器、船只等等。

              (如图1:18世纪意大利铜版画,“带有欧洲建筑风格的皇宫午门”)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报纸、画刊对中国情形的描绘越来越多,如详细的北京城市格局、皇家园林、城市街景;科举考试、士绅家庭生活、市集摊贩、市民观看西洋镜、北京人的“下午茶时间”、中国的节日;联军进入北京城、缴付战争赔款、天津炮台、清军形象;此外还有天津的使馆、天主教堂、教会学校、演出英国戏剧的汉口剧院等。
              (如图2:1879年的美国报纸,“野蛮的穷人无法理解我们文明共和国形式的政府”)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西方画师笔下的中国形象”为题,解读上述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4.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 5.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 6. 中唐以来,寺院“俗讲”盛行,内容是地道的世俗生活、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愚夫冶妇乐闻其说,听者填咽。寺舍瞻礼崇奉,呼为和尚。教坊效其声调,以为歌曲。”与出现这种现象相关的因素是(  )
              A.理学兴盛
              B.民族融合
              C.宗教虔诚
              D.市民阶层
            • 7.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使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 8.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 9.

              从宋代的瓦舍戏剧表演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 10. 【题文】以下摘录的文学语句与其文学体裁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   )
              ①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汉赋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诗
              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词  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