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 2.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到夸,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宋元明清“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形象特点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分明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不畏强权,敢于抗争斩除妖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摘缟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4. 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 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
              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
              B.诗歌的抒情性
              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
              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
            • 5.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的双璧,两者各有特色,其根本的不同点在于(  )
              A.撰修宗旨
              B.语言风格
              C.求真求实
              D.编纂体例
            • 6.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 7.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材料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材料四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日电《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位作者所属的诗词流派。 (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 (2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

               

            • 8.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 9. 文学艺术是时代生活的“写照”。
                  宋代占主流地位的依旧是雅文学,即士大夫文学。不过,俗文学的存在也是不可轻视的。俗文学的代表是话本小说。那时,俗文学从原来的反映乡村生活为主转向市镇,其内容有灵怪神话、江湖豪侠、名人轶事,也有市民生活、男女相悦等“为市井细民写心”之作。
              (1)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宋代俗文学的特点,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在14~16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宗教音乐占重要地位,世俗音乐则逐渐流行。当时,音乐家常常用音乐手法描绘生活中的情景,多声部的歌谣逐渐成长,旋律越来越富于个性。意大利的“牧歌”是其中的代表,歌词常选用但丁和彼特拉克等人的诗作,描绘少年与牧女的爱情,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时,在市民的家庭中和朋友的聚会中常常有音乐活动,他们将音乐当作一种高雅的消遣形式。
              (2)结合所学,指出14~16世纪欧洲世俗音乐的实质,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17世纪以来,欧洲画师以来华传教士的记载为素材,绘制了不少有关中国的图画。其内容包括宫殿、桥梁、民居、生产工具、乐器、船只等等。

              (如图1:18世纪意大利铜版画,“带有欧洲建筑风格的皇宫午门”)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报纸、画刊对中国情形的描绘越来越多,如详细的北京城市格局、皇家园林、城市街景;科举考试、士绅家庭生活、市集摊贩、市民观看西洋镜、北京人的“下午茶时间”、中国的节日;联军进入北京城、缴付战争赔款、天津炮台、清军形象;此外还有天津的使馆、天主教堂、教会学校、演出英国戏剧的汉口剧院等。
              (如图2:1879年的美国报纸,“野蛮的穷人无法理解我们文明共和国形式的政府”)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西方画师笔下的中国形象”为题,解读上述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