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名画属于元明清时期流行的文人画的是(  )
              A.
              《洛神赋图》
              B.
              《步辇图》
              C.
              《墨梅图》
              D.
              《清明上河图》
            • 2.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史实推论
              A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千八百里西南夷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B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
              C《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D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A.A
              B.B
              C.C
              D.D
            • 3. 历史证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费正清、赖肖尔的《中国:传统与变革》第六章第四节的标题就是“商业革命”四个字.他们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材料二  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显然,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指市场的调节规律.他不是人为的主观臆造,而是“自然秩序”,有更大的优越性.正是基于这种理论,他们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的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所以,他们强调完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16至18世纪盛行的重商主义的传统政策.李嘉图还特别批判了农业保护主义,其矛头指向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的谷物法.---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典经济学兴起的原因、主张和影响.
              材料三  如图表所示
              “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
              1953年农轻重比例(%)52.829.617.6
              1957年农轻重比例(%)43.529.227.3
              “一五”计划成就图(如图所示)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3)结合材料和所学解读新中国的“一五”计划.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 4. 后人在评价夏圭绘画时有诗曰:“但觉层层景不同,林泉到处生清风。意到笔精工莫比,只许马远齐称雄。”下列作品可能为夏圭所作的是(  )
              A.
              B.
              C.
              D.
            • 5.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 6. 某画家认为,“一个艺术家不应该仅仅画眼睛所看到的世界,而应该画心灵感受到的世界。”下列画作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7. 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二首》中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 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在苏轼看来,文人画和工匠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
              A.画风是否工笔重彩
              B.实景描写是否突出
              C.画面是否气势磅礴
              D.是否寄托画家情感
            • 8. 绘画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历史的信息。如图是唐代马球图壁画(局部).作为历史材料,它(  )
              A.说明了马球在唐代民间的普及
              B.反映了马球起源于唐代的中国
              C.证明了唐代竞技体育运动发达
              D.增加了我们对马球运动的了解P
            • 9. 如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 10. 清代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说:“元人幽亭秀木,自在化工之外,一种灵气。惟其品若天际冥鸿,故出笔便如哀弦急管,声情并集,非大地快乐场中可得而拟议则也。”材料说明当时绘画领域(  )
              A.青绿山水居画坛统治地位
              B.追求画面景物复杂精巧
              C.绘画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D.绘画艺术讲究师法自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