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
              ——《春秋繁露》

              材料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材料三 曾经有一个关于王阳明的传说,说是王到一座寺庙游玩,见一房门紧闭,好奇之下不顾知客僧苦劝,执意开门,结果大惊,原来房中有位圆寂的老和尚与王之面容极其相似,身后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身。”王黯然,知其乃自己前世,留下诗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中华读书网”

              材料四 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宋明理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是否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材料一、二、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贤者曾留下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符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人之父”。要“知行合一”。
              乙:“工商皆民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     ]


              A.墨子、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 3. 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图片


              材料五:“打倒孔家店”。“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

              ——陈独秀


              材料六: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1)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四、五分别是哪个派别的观点?根据材料四、五说明他们是怎样对待儒家文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四到材料五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六,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


              A.“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B.“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C.“及窦太后崩……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D.“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 5.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制机构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6.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 7.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     ]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D、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 8.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

              [     ]


              A.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B.他给儒学注入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新内容
              C.他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
              D.他是当时的鸿儒,影响巨大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当时各国都在谋求富国强兵之道,关注相互间攻伐的胜负,孟子仍一味大谈夏商周三代的德政,不合时宜而郁郁不得志。孟子的游说几乎得不到任何人的响应,梁惠王……嫌他太迂腐;齐宣王……甚至勃然变色,顾左右而言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建元六年,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他(董仲舒)的所谓大一统,就是压抑诸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摭取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君权神授的理论,建议用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封建统治。他也吸取了法家尊君抑臣的思想,主张用刑法加强统治。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指出儒学在战国时代的遭遇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哪些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分)

              (3)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 10.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景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