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这对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8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 “新”在何处。(3分)
              (4)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7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5分)
            • 2.
              杜维明著书说,“东亚的发展虽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却不只是西方模式的翻版,都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儒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 3.
              (26分)2013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4周年纪念日。祭孔大典是每年孔子文化节中最具特色、最具文化品位、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核心活动。祭孔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突出展现“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

              (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2分)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8分)
              (2)汉武帝时,为什么会“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
              (3)宋代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2分)有何影响?(4分)
              (4)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4分)
              (5)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传统儒学?(2分)
            • 4.
              当今,儒家思想的许多优秀部分不仅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吸纳,被世界所推崇,这表明(  )
              A.儒家思想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B.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会走向统一
              C.优秀的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D.世界文化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 5.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材料五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 《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6分)
              (2)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五,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分)
            • 6.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3分)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2分)
              (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有什么积极意义?(2分)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4)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本质是什么?(2分)
              (5)理学是怎样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4分)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务行。
              (6)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中国和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请回答:
              (1)儒家学派的创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什么主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分) 
              (3)宋明理学有哪些代表人物?(4分)
              (4)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儒学批判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分)
            • 8.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①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只知道诵读经书,严重脱离社会现实。②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③君主的横征暴敛和专制统治加剧了社会危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举两例)(4分)。
              (2)简要说明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的?(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是如何发展儒学的,其地位如何?(4分)
              (4)根据材料三的社会背景,明清之际思想界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有何局限?(4分)
              (5)据上,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取决于哪些因素?(4分)
            • 9.
              效仿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等,中国也在世界各地广设孔子学院,广设该学院的主要目的是(   )
              A.对外宣传儒家传统思想 B.增加中国外汇收入
              C.对外进行中国思想教育 D.推动世界认识今日中国
            • 10.
              儒家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中的主要表现
              ①大一统    ②存百姓   ③工商皆本     ④以德治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