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惟邦木,本固邦宁”见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这是史书中最早记载民(百姓)是立国之根本的思想。与这一思想不一致的是

              A.朱熹“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B.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 2.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   

              A.万物之理,终归太极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该思想是

              A.心学
              B.理学
              C.佛教
              D.阴阳五行
            • 4.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主张的目的何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 5.

              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    )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民为贵”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 6.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陆九渊
              B.董仲舒
              C.孔子
              D.朱熹
            • 7.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 8.

              宋朝的陆九渊和二程、朱熹都是我国的儒学大师。陆九渊和其他三个人的学说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B.“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C.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
              D.宇宙便是吾心
            • 9.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10.

              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A.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