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 2.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 3.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 4.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的记者会上,引用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明自己的信念。此言蕴含的理念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

              A.老子
              B.韩非子
              C.朱熹
              D.李贽
            • 5.

              (15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

              材料二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三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1902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孔子的“救世之策”。(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观点。(2分)李贽的思想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试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予以说明。(6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梁启超的观点,并列举史实加以支持。(4分)

               

            • 6.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焚书坑儒”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 7.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也。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材料三: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四: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最基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否根本对立?(1分)为什么?(3分)

              (3) 材料三和材料四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2分)

              (4) 应如何评价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2分)

               

            • 8.

              下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A.救国治国之术
              B.“天理”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 9.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周润发主演的史诗电影《孔子》,投资1、5亿元,历时三年精心制作。2010年1月22日《孔子》正式全球公映,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电影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壮阔激荡的乱世画卷和千古圣人孔子雄浑跌宕的传奇生涯,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惊天动地、大气磅礴的决战春秋图。

              材料二  为了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从2004年底开始,我国……在海外设立汉语推广机构“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2月,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材料三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材料四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五 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孔子开创的儒学为什么仍然受到中国以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强烈关注?(4分)孔子的哪些主要思想主张对现代社会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2分)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宋明时儒学又有了怎样的新发展?(2分)

              (3)材料四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3分)

              (4)阅读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4分)

              (5)一百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不同看法。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儒学?(2分)

               

            • 10.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