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请回答:
              小题1:材料一、二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6分)
              小题2:对比材料二、三,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4分)
              小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8分)
            • 2.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 3.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回答题。
              小题1:明确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的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小题2: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小题3: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B.批判重农抑商C.批判君主专制D.批判农工商皆本
              小题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B.顾炎武的《日知录》
              C.李贽的《续焚书》D.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小题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小题6: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
            • 4.
              以“异端”自命的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一生屡遭迫害,最后系狱,自刎身死。他屡遭迫害主要是因为(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吸收佛道思想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5.
              梁启超曾自述道:“黎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天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明夷待访录》与《民约论》的相同之处在于
              A.具有民主思想,推动了反专制斗争B.具有民主和君主立宪意识
              C.用法律限制君权,实行君主立宪D.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共和制
            • 6.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牵引)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木之人也。
              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虽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以上均为黄宗羲的观点)
              请回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古代“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用意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学校应该成为什么场所?用意何在?(4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材料三 “故康氏之尊孔,并不以孔子之真相,乃自以为所震惊于西俗者尊之,特日西俗者所有,孔子也有之而已。”所以,在他的设计中,立孔教也好,托古改制也罢,会给政治变法带来更多的合理性依据,甚至可以赢得保守知识分子的赞同。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四 网络论坛中的儒家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2分)他们的文化政策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初欧洲兴起的中国文化热的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及目的。(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位网友对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的评价。(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一个角度得1分,两个角度得3分,三个角度得4分。)
            • 8.
              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法触”。主要反映的是李贽 (  )
              A.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
              B.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导致了统治阶级不满
              C.从县令博士做到太学博士,仕途辉煌
              D.与各级官吏接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9.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皮肤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 10.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