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

              A.东汉的洛阳
              B.明初的南京
              C.唐末的长安
              D.北宋的东京
            • 2.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

              (14分)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2分)请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3分)

              (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2分)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3分)

              (3)有人说现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1970年代初,但也有人认为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试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4分)

               

            • 4.

              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是否可以享受到以下文明成果:

              ①用楷书字体抄写《论语》

              ②利用祖冲之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

              ③带朋友去看杂剧

              ④借助官方编定的《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全可以享受
              B.②③可以享受
              C.②④可以享受
              D.全部无法享受
            • 5.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ks5u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材料二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分别是什么文学体裁? (4分) 这几种体裁是什么关系?(2分)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2分)其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 7. 【题文】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是否可以享受到以下文明成果:
              ①用楷书字体抄写《论语》
              ②利用祖冲之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
              ③带朋友去看杂剧
              ④借助官方编定的《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全可以享受
              B.②③可以享受
              C.②④可以享受
              D.全部无法享受
            • 8.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下对联刻画的对象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是(  )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B.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9. 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漱玉古韵》节目中,李清照经典词作《如梦令》被重新编曲演绎:夜色中,一池湖水,水波旖旎,鲤鱼穿行其间。荷花灯亮起,九曲桥相连,白鸟飞过,舞者衣袂飘飘。这充分体现了《如梦令》的特点是(  )
              A.通俗
              B.豪放
              C.婉约
              D.怀古
            • 10.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以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