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第二条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至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调整了个人财产的纠纷
              C.保护罗马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D.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 2.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
              A.严格限制公民自由
              B.带有习惯法伸缩性痕迹
              C.崇尚秩序和平衡
              D.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
            • 3. 《十二铜表法》规定:“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上述规定(  )
              A.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各族人民
              B.解决了家庭财产纠纷
              C.掺杂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D.体现了平等的思想
            • 4.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是一部成文法典
              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
            • 5.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规定反映了该法的实质是(  )
              A.很残酷但按律量刑
              B.保护了罗马人民利益
              C.极力保护私有财产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 6.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实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
              A.该法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 7. 据史料记载,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促进罗马法律的进步与完善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     ]

              A.统治者让步
              B.平民的斗争
              C.商人的推进
              D.奴隶的反抗
            • 8. 以图说史是历史研习的方法之一,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材料一: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注: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1)材料一图中A、D两点分别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什么样的演变状况?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图1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图2美国1787年宪法


              (2)请任选一幅图片,进行描述和阐释。(内容应包括历史背景、核心内容和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