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一一《秦律》节选
              材料二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
              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一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民法大全》规定: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一一《民法大全》节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律》和《十二铜表法》的相同之处。
              (2)与《十二铜表法》相比,《民法大全》增添了哪些合理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材料)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 2. 贵族与平民的斗争
              根据在某些细节上有各种说法的传统记载,在贵族与平民斗争最严重的一个时刻,即公元前462年,护民官阿尔萨针对执政官治权的擅断提出控告,要求创设“有关执政官治权法律的五人起草委员会”。这项建议遭到元老们激烈反对,在当年被推迟审议,第二年又由护民官再次提出,它成为那几年中两个阶层尖锐斗争的焦点。最后在公元前454年,护民官们抛弃先前那个建议,提出较温和的要求:“决定停止两阶层间的斗争,建立由贵族和平民共同组成的立法委员会,颁布对双方均有益并且使双方拥有平等的自由权的法律规范。”这种想法得到接受,但在立法者问题上出现分歧,人们开始派遣一个特使团去雅典学习梭伦的法律和其他希腊城邦的制度。
              --摘自【意】朱塞佩•格罗索著《罗马法史》
              问题:
              (1)该历史事件发生时,古罗马的政体形式是什么?“立法委员会”成立后,颁布了哪部法典?
              (2)依据材料,护民官的立场是什么?
              (3)你如何看待护民官们的斗争?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过逐渐出现的一些变化,促使贵族在城市政治生活中向平民做些让步,当然这种让步也是审慎的。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铜表法”一一这大概是刻在12块青铜牌上的法规,竖立在广场上一一就表现出一种新的精神。
              一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1)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在罗马法中的历史地位,分析说明它表现出了哪些“新的精神”。
              材料二
              时间国家法律文件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1787年美国1878年宪法
              1871年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年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 4. 法是治国之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材料二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1982年,彭真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所作的修宪报告中指出,提到宪法草案在讨论普遍认为“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中国社会转型的法律基石: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是如何体现了西塞罗“维护正义”的法治观的。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美国宪法的这一规定是宪法的局限性;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缓解矛盾的政治智慧。选择一种你认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所说的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五四宪法”相比,在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上有什么重大发展?请说明“82宪法”的重大意义。
              (4)上述材料体现法制在国家治理中起怎样的作用?
            • 5. 古今往来,一个个法律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贫民通婚。
              摘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材料三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按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四“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休”,“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发行之。”
              一《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的演说(2004年7月4日)
              (1)材料一中的《十二铜表法》明显地维护贵族的既得利益,但为什么仍然被视为平民的胜利?
              (2)材料二、三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3)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是通过哪一部法律将总统“关在笼子里的”?该法律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 6. 聚焦罗马法的起点-《十二表法》
              材料一  遥望--可疑的材质
                     用来刻写这些法律的“板子”或“表”其实是“古罗马当时书写或铭刻用的木板,金属板和象牙板等,而且根据后期的《学说会纂》中记载,此十二表法是象牙做的,所以实际应称为《十二表法》”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十二表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政府先后制定12个法表,并将全部条文刻于12个铜牌之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因而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高级中学课本-高中历史第一分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近观--丰富的条文
              第3表
              第3条  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可把债务人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五十磅,愿减轻者听便。
              第8条   对叛徒的追诉,永远有效。
              第8表
              第1条   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歌侮辱他人歌词的,处死刑。
              第2条   毁伤他人肢体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
              第3条   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罚金。
              第10表
              第2条   对丧事不宜过分铺张……火葬用得木柴,不得用斧削光。
              第11表
              第1条   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第12表
              第5条   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后法取代前法。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你能否判断《十二表法》是什么材质?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十二表法》内容,叙述当时罗马国家的状况。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
              材料一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见图)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材料一反映了《十二铜表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十二铜表法》的编撰属于平民的胜利?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哪些政治原则?试对材料二中A、B两处的内容作出简要的注解。
              (3)1954年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该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 8.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万民法”
              材料二 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讲话
              材料三 第3、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民法大全》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皇帝、隶农、奴隶属于自由民的有?
              (2)材料二、四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
              (3)材料三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
              (4)材料四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维护什么制度?
              (5)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9.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其蕴含的目的。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权利法案》如何调整国王和议会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法律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部宪法内容的相似之处,并从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原则两方面比较两部宪法的不同之处?
            • 10. 法制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材料三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法制化国家。17世纪中到19世纪初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过程通常伴随着重要的立法过程。
              材料四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重要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英国、美国、法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立法成就。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产生的背景并做简要评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