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右图是一张摆满棋子的中国象棋棋盘。其中做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中央官职的“相”曾一度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何时开始设置?又在何时淡出历史舞台?
              A.秦朝宋朝
              B.元朝明朝
              C.秦朝明朝
              D.秦朝清朝
            • 2.
              《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
              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
            • 3.
              皇位继承是皇帝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关系到皇权的延续和王朝的稳定与兴衰。下列哪项措施削弱了宗法制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法定支配作用(    )
              A.嫡长子继承制B.顺序嗣位原则C.预立太子制度D.密建皇储制度
            • 4.
              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它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用严格的名位等级、封建礼乐和皇位继承等各种制度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保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这一制度创立于(    )
              A.公元前二世纪早期B.公元前二世纪末期
              C.公元前三世纪早期D.公元前三世纪末期
            • 5.
              秦《峄山刻石》云“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秦始皇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制定严密的秦法B.推行郡县制C.实行皇帝制度D.实行分封制
            • 6.
              《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 7.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4分)
              材料二 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分)
              材料三 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6分)
              材料四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4)怎样理解材料四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5分)
            • 8.
              中国封建社会若有民告官,在秦朝、汉朝、两宋应分别由谁先来授理
              A.太尉、刺史、转运使B.御史大夫、刺史、通判
              C.丞相、三司使、军机处D.御史大夫、州牧、节度使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劳民贵……尝试计之,人主独贵者,政亦独制。                    
              ——章炳麟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政府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单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安抚使除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材料一中的“不与士民等夷者”体现的是哪一观念?这里的“独制”什么时候确立?(2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5分)
              (3)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3分)该设置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分)
              (4)材料四表明,元初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意义?(5分)
            • 10.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一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材料二:秦始皇一举废除了分封制度,不过,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秦始皇建立的帝国结构又渐渐恢复,只是没有原先的恐惧和压迫。因之,汉帝国繁荣了四个世纪,约相当于罗马帝国的统治时间。
              材料三:宋以后的元朝(1279—1368年)是独特的,因为它是蒙古人而非中国人的皇朝。那以前,游牧民也时常入侵中国,但只能偶尔控制个别地区。而那时,一支蛮人的入侵队伍却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实际上,这些蒙古人当时已侵占了欧亚大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国仅是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至黑海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蒙古统治者,人数上较之他们千百万的中国臣民,少得可怜,而且,得不到中国贵族和农民的拥护。他们以征服者身份进行统治,对中国的制度或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作什么让步。他们起用外国人参与行政管理,推崇趋于衰退的佛教而不提倡儒家学说,并普遍地剥削国民。因此,当他们的军事力量衰落时,其政权也就为起来造反的农民和心怀不满的士大夫所消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帝国结构”的主要表现。(3分)
              (2)据材料二,汉朝在初期是如何管理地方的?(1分)产生了怎样的后果?(1分)最终是采取了什么措施“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的?(1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元朝是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的?(3分)材料中作者认为元朝“庞大帝国”被消灭的原因有哪些?(3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内容,分析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