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袆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鞠(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袆之,袆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乃赐死于家。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
              (2)材料二中刘袆之为何质疑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材料三中体现了明初内阁大学士的哪些主要职责?与秦朝丞相相比,明初阁臣处于何种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
            • 2.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 3.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主要表明

              [     ]


              A.当时的政治决策出现民主化趋势
              B.当时皇帝大权已经旁落
              C.各部门分工明细、组织严密
              D.三省体制也存在着决策弊端
            • 4.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或变革宰相制度的措施有
              ①秦朝设立御史大夫②汉武帝设郡国并行制③唐朝实行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制度
              ④宋朝设立三司⑤元朝设立中书省

              [     ]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 5.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三司使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 《资治通鉴》记载:“唐世宰相,名称尤为不正”,除中书令、侍中、尚书令等原三省长官外,尚书仆射、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皆宰相职”。故“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表明唐朝“三省”体制(  )
              A.具有代议性质
              B.分散皇帝权力
              C.决策存在弊端
              D.行政效率低下
            • 7. 唐朝在门下省设置的供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叫(  )
              A.中朝
              B.内阁
              C.军机处
              D.政事堂
            • 8. 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 9.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能够反映材料中“今天的情况”的史实是
              [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
              D.清朝设置军机处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