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秋•定州市校级期末)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 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
              --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       材料三  封建君主对官员的道德要求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而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
              --于永军《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设置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反腐败的看法,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议。
            • 2. 《文献通考》载:唐代“监察,其选拜多自京徽县尉”;玄宗诏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肃宗时重申“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可见,唐代选任监察官(  )
              A.用于维持地方的治安
              B.是由皇帝个人钦定的
              C.强调人选的实践经历
              D.是由地方官员推荐的
            • 3. 管仲认为:“有道之君……下有五横以揆(纠察之意)其官,则有司不敢离法而使矣。”宋代学者王应麟指出:“至秦,人主自亲事从操制臣下”,“御史大夫遂与丞相分权矣”。材料说明(  )
              A.监察制有助于维护君主统治
              B.建立监察制度是为了社会稳定
              C.在春秋时监察制度已经推行
              D.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 4. 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立的通判的主要职责是(  )
              A.征收地方赋税
              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
              D.监督地方长官
            • 5. 汉武帝时期划全国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A.征收地方赋税
              B.管理地方行政
              C.监察地方政治
              D.掌管地方军事
            • 6.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
              A.西汉的刺史
              B.唐朝的刑部
              C.北宋的通判
              D.明朝的厂卫
            • 7. 中国历史上之监察官,分为台、谏两种。“台”是指御史台。唐代的台官,是天子的耳目; 而唐代的谏管,则是宰相的唇舌。御史监察权在唐代已经离开相权而独立,但谏浄权仍在宰 相手中。材料说明,谏管之设立,用意在(  )
              A.纠绳宰相
              B.纠绳天子
              C.权衡君权与相权
              D.完善监察制度
            • 8. 为了监察地方政治,汉武帝时曾用俸禄六百石的小官监察俸禄二千石的高官,此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上述材料中的“六百石的小官”是指(  )
              A.御史大夫
              B.廷尉
              C.郡守
              D.州刺史
            • 9. “全国分十三个调查区,每一区派一个刺史,平均每一刺史的调查区域,不会超过九个郡。……地方实际行政责任,是由太守负责的。政府派刺史来调查,不过当一个耳目。”该材料反映出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A.处理地方行政
              B.监察地事务
              C.掌管地方军事
              D.负责地方治安
            • 10. 中外政治发展历程中都注重监察制度的建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以降,监察机构的监察重点一般是官吏个人,对政府机构、部门的监察则很少有过。唐代御史台分察六部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韦贞伯弹劾吏部选曹乖谬,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
                                                                                                               --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监察机构监督官吏的史实,依据材料一分析唐代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的?
              材料二  道德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守法。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唐朝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与中国唐代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何进步之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