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明太祖
            • 2. 变革与创新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即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
              权辅政……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分权目的。
              (据赵沛《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以唐朝、明朝为例,说明古代中国权力运行中“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分权与近代西方分权在目的上的主要差异。
              材料二  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结婚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勿需地主同意,不再任人买卖、典押或赠予。
              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可以转卖、抵押和把它们作一般处理。
              (据俄1861年《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
              (2)据材料二,归纳脱离依附关系的农民获得的权利,据此指出“一般法令”受到近代欧洲哪些社会思潮的影响?
              材料三  表3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
              机构概况
              商部清承明制,六部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1903年,清仿西政改制,增设商部,制商法,鼓励实业。
              农工商部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颁布了一批章程。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
              实业部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
              农商部1912年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1912年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形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3)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反映出的社会经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革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
            • 3.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2)如何理解《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三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法制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如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
            • 4. 礼仪习俗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1912年初,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见到孙中山后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连忙将他拉住,请他坐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和百姓无异。”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等

              材料三 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等;到了50年代,大摆结婚宴被批评为浪费。1964年后,很多地方的新娘很少用轿子、红色的嫁衣,亲戚、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朋友鞠躬行礼。
              ——摘编自罗梅君《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反映的本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中“见到民主了”反映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社会巨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请分析这种变化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中国专制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原载《云南日报,1943年》)

              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请以具体史实来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室,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的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真正的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速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