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由此看来,乾隆帝和清朝官员
              A.对西藏地方的管理大大放松
              B.在对西藏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上存在分歧
              C.尊重西藏地方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D.主张加强对西藏的经济开发和建设
            • 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 3.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     ]

              A.唐朝健全科举制   
              B.宋朝创文官体制 
              C.明朝设置内阁制 
              D.清朝设立军机处
            • 4. “……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盖……仍不过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文中省略的应该是
              [     ]

              A.中朝      
              B.政事堂      
              C.内阁      
              D.军机处
            • 5. 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督职能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五百人议事会④保民官⑤元老院⑥军机处
              [     ]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 6.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 7.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出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新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剥夺其实权……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权力的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西周分封制   ②西汉“中朝”的建立   ③明朝的内阁制   ④清初建立军机处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成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据清《养吉斋丛录》载: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这是说军机处
            [     ]

            A.效率高
            B.机构干练
            C.保密性强
            D.决策权有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