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称:(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行省(  )
              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 2. 元朝侍御史高鸣进谏,认为三省的行政效率不如一省。他说:“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只设中书省
              B.设三省
              C.废中书省
              D.设内阁
            • 3.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是(  )
              ①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  
              ②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③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④元朝设立行中书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4. “天下之事具在于都省,省之事责之六部”。该现象最早出现于(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 5. 西藏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思巴(吐蕃的大喇嘛,元世祖让他主持宣政院)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思巴。”以上材料表明
              ①西藏已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②元皇帝重视利用宗教来进行统治
              ③思巴是西藏地方的宗教领袖和行政长官④思巴也是元朝中央政府中的高级官员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

              [     ]


              A.西汉郡国制
              B.北宋的通判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行省辖区不仅地区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有些行省与路之间还设道,属监察性质。为加强控制,元在路府州县均设蒙古事务官“达鲁花赤”,监督各级官吏,执掌最高权力。
              ——互动百科网

              材料二 在吐蕃乌思藏地区,最初:“蒙古成吉思汗取得了汉地的皇位,镇摄整个国土,对诸皇子分封土地之时,以及后来在历代皇帝之时,出现了划分拉德、米德,清查土地,计算户数的各种制度等。……蒙古薛禅皇帝之时,治下有11个行省,吐蕃三个却喀虽然(人口)不到一个行省,但由于是上师(帝师)的住地和佛法兴盛之区,所以也算作一个行省,这样(总共)有11个行省。”
              ——《汉藏史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元朝的行省制怎样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与行省是不同的,请叙述元、清时期主要的管理机构和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8年奥运会前夕,在达赖等藏独势力和西方“民主人士”策动下,出现了一系列暴力事件及“和平请愿”的闹剧。请结合材料二内容批驳其“藏独”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常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上述材料反映出
              ①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又有一些变化②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③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④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 9. 福建在秦朝和元朝分别由闽中郡和江浙行省管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者的设置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两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能世袭  
              ③两者的设置都受到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④福建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材料二 秦始皇一举废除了分封制度,不过,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秦始皇建立的帝国结构又渐渐恢复,只是没有原先的恐惧和压迫。因之,汉帝国繁荣了四个世纪,约相当于罗马帝国的统治时间。
              材料三 宋以后的元朝(1279——1368年)是独特的,因为它是蒙古人而非中国人的皇朝。那以前,游牧民也时常入侵中国,但只能偶尔控制个别地区。而那时,一支蛮人的入侵队伍却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实际上,这些蒙古人当时已侵占了欧亚大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国仅是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至黑海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蒙古统治者,人数上较之他们千百万的中国臣民,少得可怜,而且,得不到中国贵族和农民的拥护。他们以征服者的身份进行统治,对中国的制度或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作什么让步。他们起用外国人参与行政管理,推崇趋于衰退的佛教而不提倡儒家学说,并普遍地剥削国民。因此,当他们的军事力量衰落时,其政权也就为起来造反的农民和心怀不满的士大夫所消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帝国结构”的主要表现。促使这种“帝国结构”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汉朝在初期是如何管理地方的?产生了怎样的后果?最终是采取什么措施“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元朝是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的?材料中作者认为元朝“庞大帝国”被消灭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