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
              A.皇帝制度的确立B.郡县制的实行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 2.
              (32分)2013年6月,香港拍卖行举行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专场拍卖,最后以2.7亿港元成交,创造宋代瓷器新的世界拍卖纪录。精美的瓷器,展示了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部)、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准许)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元)脱脱等《宋史》
              材料二 (一)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 
              (二)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
              ──(清)蓝浦撰、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三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熔化)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磨刀石)。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四 宋代同前代唐代一样,一些重要手工业多为国家掌握和垄断,官府手工业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官府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决定了它在生产上不计工本,不惜浪费,导致若干先进工艺与极低的劳动生产率长期并存,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
              ──摘自《比较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8分)并分析其最突出特点及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一),说明宋代景德窑名扬天下的原因。(4分)根据材料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景德镇瓷器发展的概况。(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毕昇活字印刷技术有哪些优点?(4分)活字印刷术外传到欧洲,对其带来的政治影响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对宋王朝君主专制政体的作用进行评价。(6分)
            • 3.
              宋时,保定白沟以北为辽的国土,雄县是北宋控扼幽蓟(北京)的边关要道,一条地下古战道从雄县延伸至霸州、文安、永清。绵延几十公里。战道中有迷魂洞、兵器库、议事厅、藏兵洞、掩体等设施。对以上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适应平原作战需要,反映了古人智慧 ②北宋国力雄厚,可以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 ③宋辽之间曾经战事较多 ④宋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A.①③B.③④C.①③D.②④
            • 4.
              随着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历代政府大都设置官吏对商业活动进行专门的管理,下列古代官职中,不属于专门管理商业活动的是
              A.“五均”官B.草市尉C.中正D.市署令
            • 5.
              (18分)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 “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二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惜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 6.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有关的措施有
              ①西汉设置“中朝”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明朝设立内阁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汉朝实行察举制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8.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l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不能说明唐太宗认为
              [     ]

              A.应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主应善于纳谏,审慎决策
              C.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D.君主不应完全独断专行
            • 10. 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结构图

              材料二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三 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华盛顿说:“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材料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确立并完善于哪一历史时期?对这一制度你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的规定?透过材料所示内容并结合你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部法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孙中山的学说体理了怎样的特点?试举一例予以证明。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材料对于今天中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