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侍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逢迎权责,徇私舞弊……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邹纪万《魏晋南北朝之》
              材料二、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缓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一王定保《唐摭言》
              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摘编自傅东成《隋唐五代史》
              材料三、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
              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查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
              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
              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新政”开始推行
              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
              请回答:
              (1)概述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其被取消的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进士科的设立对唐代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題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7分)
            • 2.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3.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选官制度无关的是

              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有教无类”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4. 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 5.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 6. 选官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问题:
              (1)按示例填写表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一幅图片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八股取士”的做法出现于何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朋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人政治 ④世俗文学兴起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 秦、隋两个王朝为汉唐盛世奠定基础的最主要贡献是
              [     ]

              A.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