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  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国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佐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