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阅世篇》卷八)。……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四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2分)“克服专制王权”又是如何进一步促进英国现代化进程的?(2分)
            • 2.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 “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了历代宦官干政最突出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
              A.明朝皇帝懦弱B.明朝宦官执政能力突出
              C.封建专制制度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 3.
              《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十三年春正月戊戌,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及其党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伏诛。”事后为加强君主专制,明太祖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罢中书省 ②废丞相 ③更定六部官秩 ④废行省,设三司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 4.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为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由材料可见,
              A.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中国早期议会的基本特征
              B.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朝前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雍正皇帝因为在东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
              D.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实现了皇权高度集中
            • 5.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该书在很大程度上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质疑孔子的权威D.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 6.
              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在西南地区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在于两代君主民族观的差异。明朝皇帝坚持儒家传统夷夏观,对"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不可能对土司制度作出彻底的改革;而本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因不满儒家传统夷夏观中的民族歧视而对其进行了批判继承,把从唐代就开始萌芽的"华夷一体"的新民族观应用到实际的民族政策中,其结果就是土司制度在清代的基本结束。 
              ——龙羽《中央政府与西南地区的民族发展》
              材料五 
              1945年重庆与四川、西南、大后方工业比较表
              项目
              重庆
              占四川百分比
              占西南百分比
              占大后方百分比
              工厂数
              1690(个)
              60
              51.5
              28.3
              资本
              272.6(法币亿元)
              57.5
              45.6
              32.1
              工人
              10.65(万人)
              58
              47.9
              26.9
              材料六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处西南的重庆作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以重庆为中心,用三年或者稍长一些时间建立起一个能生产常规武器并且有相应的原材料和必要的机械制造工业的工业基地”。
              (3)根据材料四分析,明清两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上有何区别?(4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二者的社会文化底蕴有何不同?(4分)清代的民族政策对西南地区的治理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4)根据材料五说明重庆在当时大后方工业中的地位?(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原因?(4分)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线建设”的主要特征(3分);归纳三线建设对重庆的影响。(2分)
            • 7.
              中国明朝设置内阁,近代英国实行内阁制度。有关两者比较结论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制度化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B.两者都造成了国家元首行政权力的消长变化
              C.两者体现的政治形态在本质上存在根本区别
              D.明朝内阁反映专制统治的加强,英国内阁反映民主政治的发展
            • 8.
              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所享有的权力,正确的描述是
              ①明朝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可以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
              ②明朝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③清朝军机大臣负责承旨拟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④清朝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制定军国大计等机要政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 9.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停滞论”“变迁论”中的任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4分)
              材料二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3分)
              材料三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不能割裂改革开放前后历史并相互否定。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
              (3)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三个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前30年为改革开放所起的奠基作用?(3分)
              材料四  ……如果说20世纪止于l989年,那么21世纪始于l978年……为什么是1978年?因为那一年,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项政策开创了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两位数的新时代,为中国带来了重大变革……虽然l978年离现在并不遥远,但我们已经沿着这条创造一个全新世界的道路走得很远。
              ——英国《卫报》马丁•雅克
              (4)马丁•雅克提出“21世纪始于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解释21世纪的中华文明在汲取世界文明的过程中与l978年前的中国相比有何变化?(3分)
            • 10.
              《明史纪事本末》卷14记载:“(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这说明        
              ①明初仍曾存在过宰相制度           ②朱元璋设科举的目的是实心求贤
              ③当时的科举以“文词”取士         ④明初曾废除过科举制度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