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明朝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之后,处理政事常常夜以继日,疲惫不堪。故设华盖殿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明成祖建立起内阁,后来,内阁还出现了领头的首辅。从1402年到1664年共有96位首辅。这说明
              A.皇帝还是离不开大臣的辅佐B.内阁首辅就是宰相
              C.明朝皇帝专制达到顶峰D.首辅在名义和实际上都无权
            • 2.
              户部(掌握税收财政)直接向皇帝负责始于 
              A.西汉B.唐朝 C.北宋D.明朝
            • 3.
              下列关于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设在皇宫内部,方便皇帝处事,便于保密
              B.都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
              C.明朝内阁能参与决策,清朝军机处则不能
              D.都加强了君主专制
            • 4.
              某朝一皇帝立下祖训:“臣下有敢奏请设立宰相者,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该皇帝当是
              A.秦始皇B.隋炀帝C.明太祖D.康熙帝
            • 5.
              “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 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
              A.直谏臣民的减少B.专制统治的加强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工艺美术的进步
            • 6.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 7.
              有关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立内阁B.张居正是朱元璋的首辅大臣
              C.明成祖朱棣时内阁是虚职 D.朱元璋时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
            • 8.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4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3分)
              (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2分)
            • 9.
              某学者对14~16世纪中西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对比性研究。他对明清时期中西社会的特征评价概括最准确的是
              A.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B.奔向近代社会的竞赛
              C.封建社会的无奈悲歌
              D.新旧社会的冲突与激荡
            • 10.
              《大清律例》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
              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D.嫡庶长幼之趋于淡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