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 2.

              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经验值得借鉴。下列属于清朝边疆政策的是(  )

              ①因地制宜处理好民族关系 ②西藏成为宣政院的直接辖区 

              ③重视边疆交通和军事防卫 ④在西南地区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3.

              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 4.

              《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 5.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6.

              下图是《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图书封面。张居正是明万历年间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升任首辅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重新复活
              B.张居正擅权专政,削弱了君主专制
              C.明朝中期,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
            • 7.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 8.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 9.

              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
              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
            • 10.

              (10分)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都重视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

              材料二  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

              ——《清史稿》

              材料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做法有何积极作用。(3分)

              (2) 《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所学指出,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