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剧照,在此电视剧播出之后,人们都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 2.

              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明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 3.

              赵冀《檐曝杂记》中说:“则军机大臣面呈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这则材料体现的“军机处”的特点是

              A.机构健全
              B.行政效率高
              C.人员复杂
              D.制约皇权
            • 4.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A.文化专制走向全面反动
              B.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C.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 5.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 6.

              古今中外历史上发生过众多政治改革,借鉴、汲取其经验教训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大有裨益。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2)材料二中军机处设置的最初原因及主要职能是什么?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分)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4分)该宪法的实施对美国有何积极作用?(4分)

              材料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试权和监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制政治。                             ——《孙中山全集》第1卷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简单概述孙中山为创立和维护共和制作了哪些努力?(6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东华录》(清)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被奴役状态时……人们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2007月4日)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2)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这一历史时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4分)

              (3)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4分)

              (4)美国民主派领袖杰弗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而乔治?布什则认为自己“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自的理由所在。(8分)

               

            • 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场  史论五篇:一、“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五、“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场  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二、“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三、“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四、“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五、“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  《四书》《五经》义: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摘编自1904年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三项有关清末科举考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 9.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阅世篇》卷八)。……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四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2分)“克服专制王权”又是如何进一步促进英国现代化进程的?(2分)

               

            • 10.

              (30分)

              材料一:我国市镇商业化的趋势始于宋代。但是,这一变化的趋势极为缓慢,直到16世纪前仍处于萌芽的状态。嘉靖万历年间,江南市镇迅速勃起。据《吴江县志》记载,该县弘治以前只有三市四镇,万历时增殖十市七镇。这一趋势并不限于吴江一县……万历时的市镇,人口达五万以上者四个,三万五千者一个,一二万者七个,万人以下者比比皆是……江南的湖丝、丝织品、布匹等通过走私贸易大量出口。湖丝输入西欧始于嘉靖时,至明末,葡萄牙人每年运往印度果阿与可陈殖民地的中国丝已达43万余磅。此后,荷兰、美国也大量输入湖丝。湖丝输入日本数量更多……江南市镇纯粹商业型的不多,更多更有意义的是兼有专业型的市镇,例如嘉湖地区的丝织业市镇与太仓、松江地区的棉织业市镇……随着濮院镇的兴起,其附近农民也“多业机杼,间有田业者,田季皆雇西头人为之”。商品生产向农村的扩散,使呈极块状的封建经济结构出现了小小的松动,从而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

              ——选自唐力行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基本特征。(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明清时期“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的具体表现。(8分)

              材料二:纵观明代和清代中前期,即公元14-18世纪明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经济制度,已出现带动整个国家向市场机制转换的倾向。在几乎封闭的专制统治下,其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进程严重滞后。直到鸦片战争中隆隆炮声才能把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由此开始缓慢的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

              ——选自郝均、周边春《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梦的产生与世界历史是紧密联系着的。所以,没有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就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就没有天朝梦想的破灭,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提出。”结合史实论证该观点。(1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