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下列关于三次英荷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夺取海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
              B.导火线是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
              C.结果是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
              D.实质是争夺世界市场的的商业战争
            • 2.

              下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 3.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和大洋洲白种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著居民的减少
              B.欧洲的殖民扩张
              C.种族之间通婚
              D.大量战争移民
            • 4.

              大国崛起的关键往往在于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请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英国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材料四

              图一: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年份

              区域

              1860

              1880

              1900

              联合王国(英国)

              19.9

              22.9

              18.5

              法国

              7.9

              7.8

              6.8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

              4.9

              8.5

              13.2

              美国

              7.2

              14.7

              23.6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为什么会觉得“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结合材料二说明: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等国干了些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评价这种行为的?(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地位的原因?(3分)

              (3)材料四中图一代表美国的曲线是哪一条?(请写出编号)材料四反映出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 5.

              “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卜.始得以驱动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

              A.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
              B.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
              C.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D.荷兰是去了海尚霸主地位
            • 6.

              (13分)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三角贸易”所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3分)说明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6分)

               

            • 7.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个历史时期的是

              A.黑奴贸易十分盛行
              B.荷兰成为贸易强国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8.

              下图是1787年伦敦废奴协会设计的黑人像,后被加上了一句告白:“难道我不是一个人、一个兄弟吗?”这句告白表达了

              ①对欧洲人从事奴隶贸易的谴责     ②对少数非洲人出卖同胞的控诉

              ③对新航路开辟积极意义的否定     ④对自由平等博爱虚伪性的批判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9.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世界强国的力量来源》

              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来源

              16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佣军、王朝来源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与信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易于防卫)

              ——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

              ——资料来源: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1)根据材料一,按照力量来源对上述强国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4分)。简要分析18世纪法国的文化如何成为力量来源。(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工业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有哪些?(4分)分析明清以来(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日益衰退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对策。(10分)

               

            • 10.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无限制地滥发纸钞,导致通货膨胀,钞币贬值。到洪武末年,商贾做买卖皆以金银定价,不用纸钞。在民间白银货币化的推动之下,到万历年间,政府最终承认白银货币的合法地位,形成白银作为主币的货币形态。

              白银货币化推动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白银货币化,将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市场之中。赋役的货币化,使农民把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以换取白银向官府交纳。匠户以银代役,使工匠获得独立经营手工业的条件,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大批输往海外,产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促进了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和影响。(10分)

              材料二  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

              时间

              贸易政策

              1786年

              英法谈判达成“艾顿商约”,法国降低英国棉毛织品、五金商品的进口税率,英国降低法国葡萄酒的进口税率。

              1813和1833年

              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

              1846年

              议会废除《谷物法》(1815年通过的限制粮食进口的法律),谷物可以自由进口。

              1849年

              议会废除《航海条例》,沿海贸易开放。

              1860年

              《英法商约》签订,主要内容有三点:互减关税、最惠国条款、自由贸易原则。

              ——据[英]考特著《简明英国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19世纪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10分)

              材料三  传统儒家思想“重义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晚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开始有人对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提出了质疑与抨击,将“利”视作“时之大义”。维新运动中,讲功利以求富强的呼吁,在当时的报刊上也屡屡可见。19世纪末,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攫取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既加剧了民族危机,也损害了商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商人主张“自行筹办,则保路权以保国权,亦即以保利权”。收回利权运动广泛展开。五四运动期间,商人也掀起抵制日货高潮。

              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新式商人的义利观又发生了变化且与西方商人更为接近。他们认为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义务与权利。财富被视为名誉和地位的象征,利润更是成功的唯一标志。

              ——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国商界“义利观”演变的历史过程。(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