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献记载

              出处

              孟春“毋覆巢,毋杀”

              《礼记·月令》

              “禁止伐木”“毋杀口虫”、“毋鹿”“毋卵”“毋焚山林”……

              西汉《四时月令韶条》(20世纪90年代敦煌考古发现)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非时……依乡法”

              《唐律》

              “《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注:“衡”,即山衡,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和保护山泽等资源),任虞以泽事……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督抚大吏身任地方,所当因地制宜,及时经理……俾地无遗利,民无余力”

              《大清会典则例》乾隆诏令

              ——编自陈业新《中国环境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到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环境与发展”则成为世界环保工作的主题。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重视和加快环境保护的认识。(15分)

               

            • 2. “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利的利用成为可能”。下列叙述与这一发现相符合的是
              [     ]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B.使工厂开始摆脱自然条件限制,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C.使人类的经济活动从传统农业经济过渡到近代工业经济
              D.可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并引起了世界交通和通讯领域的革命
            • 3. 15世纪,英国的商人对农村中凡是能够取得收入的产业包括耕地、牧场、园林、码头、磨坊等都感兴趣。在年景好时,土地收益比经商所得低不了多少。到17世纪商业资金的主要投向则是商业、海上探险与殖民地开拓以及工矿企业。这反映了17世纪英国
              [     ]

              A.农业已经衰落                   
              B.商人成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中坚力量
              C.商业资金有利于英国的社会转型  
              D.英国开始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此前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是由转为大租佃主的各庄园主在各个村子进行的,18世纪的圈地就带有集团性的有计划实施的性质。1688 年政变后……代表新贵族利益的议会积极支持扩大本阶级的地产……通过立法形式采取的合法行动(进行圈地运动)。圈地从道德评判层面上讲,给小农带来深重灾难,使大批农民无家可归……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在18世纪之前和18世纪之后英国圈地运动的方式并评析圈地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读图判断,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     ]

              A、

              B、

              C、

              D、
            • 6.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     ]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
              B.殖民运动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D.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
            • 7. 世界博览会是一次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它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爱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上,参观者最感兴趣的事不同的机器发明。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工作,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维多利亚女王在当晚的日记中回忆到:“…… 阳光照射在宏伟的大厦上面,每个国家的旗帜都在阳光下飘扬。 …… 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 。” 
              材料二:1900年至1930年是中国在世博会上得奖的黄金期。其中,在1915 年旧金山世博会上,张裕白兰地、苏绣、上海“葛德和”陶器、上海美华利插屏钟、北京鼻烟壶、浙江湖笔、浙江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等就获得金银奖项多个。在1926年的费城世博会上,杭州都锦生织品、常州梳篦和重庆天厨味精等也都获得金奖。  
              材料三:1851—2005年各国举办世界博览会(综合性)次数统计表

              材料四:历届世博会上,从早期的打字机、火车、无线电、缝纫机、汽车到电视机和电脑,诸如埃菲尔铁塔、亚历山大三世桥等等,无不一次次地引起世界性的轰动,无不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展台,无不成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建筑景观等的时代标志,无不成为推动世界尤其是主办国社会经济的强 心剂。世博会打破自然障碍和人为藩篱,克服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的界限,成为全人类的和平友好盛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51年首次世界博览会能够举办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这一时期世博会上获奖产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些产品的获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世博会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下图反映英国的煤炭产量迅速增长。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蒸汽机的推广
              B.电动机的出现
              C.内燃机的应用
              D.发电机的发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