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工业革命   
              材料一: 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钱穆《英国通史》

              材料二:王斯德《世界通史》“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

              材料三: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 年为1/4,1861 年为1/3,1871 年达到了3/5。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和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问题:
              (1)简述材料一、二、三反映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英国经济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英国制度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全球通史》记载:“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为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     ]

              A.世界市场的扩大     
              B.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推动     
              D.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化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⑴中国明清时期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 “ 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其经济根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 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⑵材料二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是指当时欧洲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试简要说明它们是怎样催化“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 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⑶材料三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对中国的冲击是如何使“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份是

              [     ]

              A.地主          
              B.资本家
              C.工人          
              D.农民   
            • 5. 下列是《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对该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

              A.19世纪中期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  
              B.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C.垄断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D.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
            • 6. 纵观国际货币体系100多年来的演变历史,实质上是国际货币形态和汇率制度的变化过程。国际货币形态更替反映了经济霸权力量转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当1914年英格兰银行宣布停止英镑的黄金兑换时,大英帝国的雄风就一去不复返了。当尼克松1971年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时,美利坚的辉煌业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材料二  观察下面表格《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

              材料三  俄罗斯总理普京1日(2011年8月)表示:美国就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尽管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这只是推迟了更加综合解决方案的采用。“14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来说是非常糟糕的。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普京同时表示,美国债务问题一旦发生,……一些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的外汇储备持有大量美国债券,将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普京透露说,一些专家认为,美国的兴趣在于据此宣布美元贬值,并为自己国家主导型出口行业创造更加优惠的条件和解决国内问题。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伦敦和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主要内容,分析国际金本位制在20世纪30年代瓦解的历史必然性。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1976年成立的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寄生虫”具体依靠的是什么?美国债务问题一旦发生,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将会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下图是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该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较大
              B.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
              C.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强于农业文明
              D.近代中国传统的农本思想仍然很浓厚
            • 8.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     ]

              A .清教徒受到迫害
              B .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 .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 .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 9. 从l8世纪起,欧洲主要同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该论述在“因为”到“所以”之间缺少的必要条件是
              [     ]

              A.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B.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