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亚当·斯密提出用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限制”。提出这一理论的社会背景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启蒙思想的传播
              C.机器生产替代工场手工业
              D.人文主义思潮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 2.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     ]

              A、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 3.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     ]

              A .清教徒受到迫害
              B .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 .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 .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 4. 从l8世纪起,欧洲主要同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该论述在“因为”到“所以”之间缺少的必要条件是
              [     ]

              A.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B.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向
            • 5. 中产阶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其成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包括
              ①中世纪的城市市民②近代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
              ③中世纪的僧侣贵族④当代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6. 1688年和1831年英国各部门的收入分布情况表(单位:万英镑)据下表,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革命
              B.光荣革命
              C.圈地运动
              D.海外殖民
            • 7.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l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本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别。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洲相距甚远。(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荆,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漏卮、求富强“殊有关系”。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据张海鸥《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部分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
              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纺车和手织机,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后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1918年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图是1877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分配比例表。此图反映了

              [     ]

              A.工场手工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B.圈地运动使农业人口急剧减少
              C.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D.信息社会到来促进服务业兴盛
            • 10. 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