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789年,随着巴黎革命的胜利,制宪会议实际上掌握了全国政权。正是通过它,确立了代表整个大革命基本成果的“八九年原则”。制宪会议第一个重要成就是通过了一系列废除封建权利的法令,总称八月法令。法令规定:“将封建制度全部加以废除”。无条件立即废除残存的农奴制、农民人身劳役、领主的拧措权、鸽舍权、兔囿权、司法特权和免税特权、教会什一税、地方政府和各种区的特权,以及买卖官职制度。一切公民无论是何出身,均有可担任政府和教会职位的权利。直接与土地相关的水佃田的贡赋和部分地区加收的实物地租以赎买方式加以废除。随后,制宪会议又通过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宣言阐述的核心是“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宣言强调天赋人权的原理。“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言提出,权利来自国民。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它还宣布了法治原则,“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言论、出版、信仰等自由。宣言最后强调“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八九年原则”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宪会议在法国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 2. 将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明代内阁出现     ②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也……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
              --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
              --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1)依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并指出康有为的政治用意。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国家的一切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任资格也不再是门第和财富……雅典宪法对公职人员的津贴作如下规定:公民出席民众会,或领取6个俄波尔;一次最高会议可领取9个俄波尔;陪审员领3个俄波尔;议事会议员领5个俄波尔;凡担任主席者另加膳食费1个俄波尔;九执政官每人领4个俄波尔。
              --尹明明、鲁运庚《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公职津贴制》材料二  主权在实质上属于法兰西人民;所有公职人员都是受人民委任的人员,人民选举他们,也能罢免他们……为了不使财产的不平等挤掉权利的平等,宪法要求靠自己劳动生活的公民响应法律号召而在人民集会中担任公共职务时,对其所花费的时间应给予报酬。
              --【法 罗伯斯庇尔《论代议制政府》(1793年)(1)椐材料一归纳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扩大民主政治的举措。材料中雅典宪法这一规定体现的理念与材料二中的哪一观点相似?
              (2)罗伯斯庇尔自称是卢梭的忠实信徒,材料二体现了卢梭的哪些主要思想?分析罗伯斯庇尔的上述主张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影响。
            • 5. 老兵的“自白”
                     二战后,当被问及“希特勒作恶到如此程度,你们这一代人为什么就不抵抗呢?”时,当时的德国老兵回答:“为什么抵抗?因为失去自由?因为建立了集中营?还是因为政府和犹太人过不去?都不会的。你看,直至‘二战’,德国的传统里还没有出现过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老百姓判断政府优劣的标准是纯物质的,去追求法国式的自由精神?对不起,德国更相信强人。希特勒从上台到发动战争,一共准备了6年。在这段时间里,德国的经济大翻身,‘一战’失去的主权被一个一个地夺回来了…….何况德国历来就有爱打架的传统。”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二战德国老兵寻访录》
              回答:
              (1)法国式的“自由精神”基本内容有哪些?简述这些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2)用具体史实佐证“德国历来就有爱打架的传统。”
              (3)老兵从什么角度分析了他们这一代人纵容“希特勒作恶”的?怎样看待其史料价值?
            • 6. 材料一 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正式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第一条在权利 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 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 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材料二我将试图说明:同样是这些法同人,由于哪些事件,哪些错误,哪些失策,终于抛弃了他们的最初目的,忘却了自由,只想成为世界霸主(拿破仑)的平等的仆役;一个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加强大、更加专制的政府,如何重新夺得并集中全部权力,取消了以 如此高昂代价换来的一切自由,只留下空洞无物的自由表象;这个政府如何把选举人的普 选权标榜为人民主权,而选举人既不明真相,不能共同商议,又不能进行选择;它又如何把 议会的屈从和默认吹嘘为表决捐税权,与此同时,它还取消了国民的自治权,取消了权利的 种种主要保障,取消了思想、言论、写作自由--这些正是1789年取得的最珍贵、最崇高的 成果,而它居然还以这个伟大的名义自诩。--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权与民主的关系,并概括《人权宣言》颁布的历史 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结局的认识。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一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0 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涨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2)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3)材料二中1 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o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4)法国启蒙思想曾对近代前期中国的哪几次救亡图存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三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 8. 追求政治民主和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材料一
              第八表  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1)材料一中的《十二铜表法》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法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
              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法国《民法典》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
              材料三
              (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倖之人,或可与法相遁。
              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宪非其君之所立也,其民既立之,或君民共立之,而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王栻 主编《严复集•按语》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严复对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
              材料四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在民权方面的进步性体现在哪?近代以来“法制”的实质是什么?
            • 9.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主题学习和探究活动。
              探究问题一:中国古代的邮驿制度
              从汉唐以来,一直是“邮”负责传递公文,它是一种通信组织,而“驿”实际上是只负责提供各种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并兼有招待所性质的组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规定:“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驿传所以传命而达四方之政,故虽殊方绝域不可无也。”清代在西藏也设立了邮驿机构,称作“塘”。可见东北和西北地方邮驿的开拓也受到重视,邮驿网几近通达全国。
              (1)根据材料指出古代邮驿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说明其积极作用。
              探究问题二:西方近代的法律文献

              (2)请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概述此文献颁布的背景与影响。
              探究问题三:中国近代的交通运输
              近代中国交通大事件简表
              时  间大 事 记备  注
              19世纪30、40年代出现海上运输蒸汽汽船      英国人经营
              1872年轮船招商局购置蒸汽机船,且开始航行于海上和内河航线李鸿章主办
              1876年淞沪铁路开通不久拆毁英国商人经办
              1881年唐胥铁路修建通车李鸿章主办
              1895-1911年西方列强在在中国修筑铁路九千多里, 并控制94%
              1902年汽车初见于上海国外购进
              1908年广西省龙州到那堪的公路修筑清政府出资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詹天佑主持完成
              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和天津之间载运旅客的航空北洋政府出资
              (3)阅读上表划分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原因。
              探究问题四:现代中国的发展建设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4)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 10. 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因果关系,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地中海世界崛起
              B.蒙古西征--东罗马帝国灭亡
              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发生
              D.工业革命--德意志宗教改革
            0/40

            进入组卷